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心中自有芳香

读何秋生《战地幽兰》

  | 洪忠佩 文 |

  在我的印象中,兰草的芳香,清雅、魅惑,似乎很难与军人的阳刚、果敢融合在一起。不过,当读完作家何秋生新著《战地幽兰》之后,被流淌于他笔下真挚、细腻的情感所感动,从中感受到了他的铮铮铁骨与家国情怀。

  如果要给何秋生的《战地幽兰》一书体裁作定义,我认为是介于新闻与报告文学,抑或新闻通讯与非虚构散文之间的纪实文学。他的作品,是形式、内容、品质赋予的,来不得半点含糊。比如《送我当兵去参战的时候》《我的搭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死亡地带的诱惑》《炮弹堆上的“群雕”》《走过“八连”雕塑群》《大尖山,多少无名丰碑》等篇章,既是军人呈现的特质——脱胎于他经历的所思所感,更是发自一位“上过战场,经历过战争的硝烟,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的军人的心声。

  正如散文家朱大建在推荐语中所说:“《战地幽兰》并不是向你叙述一个或几个故事,而是试图通过一个章节或一篇文章,向你传达一种人文哲理,抑或是让某种事物在你的心中幻化成一种情感和美好的景象。其笔下的美,也正在于此……”

  的确,在何秋生刚毅的背后,有他柔情的一面。《战地幽兰》《当女诗人撞进绿色方阵》《南京路上四十年的长征》《我亲历的四次战役》《婆姨训“兵”》《灵魂树下》《奉献在红土地》《让我的血融入你的生命》等等,他的笔触打破了叙事中的距离感,呈现的是“在场”感与“沉浸”感,这是他在军旅生活与工作生活图景中善于捕捉的一个个“横切面”。

  或许,这与他长期的军旅生涯和供职于宣传部门不无关系吧。

  通读何秋生《战地幽兰》一书,显然有的篇章是为了永远铭记,有的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事实上,家乡婺源,从军的某部军营,以及转业后工作的上海,共同构筑了他的文学地理。何秋生在《后记》中谈及,是天地给了他滋补和营养,是善良传导他善良的力量,是生活不断提供他写作的食粮。

  纵观何秋生的作品,发现他的写作路径并不宽阔,甚至是有所局限。正是这样的局限,才有了深入,才有了他一个个采访人物形象的塑造,心路历程的呈现。

  倘若何秋生没有发自内心的芳香,是否会有《战地幽兰》一书呢?往往,是作家的写作自觉,成就了他的作品。

  我一直认为,去概念化、程式化是散文创新的基础。从这个角度去读何秋生《战地幽兰》一书,他的创作具备了求新的本质特点,并且有了自己的发现、思考,以及情感上的观照。

  是的,他坦言:“作为每一个行路人,你我都在‘战地’上。只是各自的站位不同、视角不同……”不可否认,何秋生的心胸和眼界,作品中时代的代入感,以及对生活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他作品的审美意象和审美走向,他的书,带给读者的是多面向的阅读意义。

  《战地幽兰》,何秋生 著,文汇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