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陆阳:左手史右手文 奋楫为城立传

  本期访谈作家 陆阳

  陆阳,中国作协会员,无锡市作协副主席,出版著作30余部,题材多为研究无锡本土文化历史,如《无锡国专》《杨家旧事》《激荡岁月》《奋楫者先》《天上村前》等,多次荣获江苏省、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和无锡市“五个一工程”奖、太湖文学奖。

  今年3月,纪实文学作品《奋楫者先:无锡县乡镇企业发展纪实1956-2000》首发,呼应了从“四千四万”到“四敢”担当的无锡传统创新精神赓续。先后在无锡县、惠山区工作多年的陆阳是作者之一,“左手写史,右手写文”是他个人文学之路的鲜明特色。

  一篇文章激发专撷锡域风华之心

  30多年前,陆阳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在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他喜欢读书的习惯从那时坚持至今,家里各类藏书已超万册。他那时经常“爬格子”,案牍劳形主要是公文写作。

  变化的契机是在2005年,学者谢泳发表《从无锡国专到清华国学研究院》一文,文章中写道,“历史在事后看有时候很让人害怕,如果没有(清华国学研究院和无锡国专)这两个机构,中国后来的国学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真不可以设想。”陆阳回忆,这句话给了他深深震撼,一心扑到无锡地方文化历史中研究的念头随即生起:“原来,无锡有着这样一个在教育史上如此重要地位的学校。于是,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在2011年整理出版了《无锡国专》。从此,我的创作再也没有离开过对地方文化挖掘这一领域。”

  一城历史渗入一生无止境的追求

  陆阳喜欢研究历史,无锡城市历史的魅力在他面前一经展露,便令他的创作力一发不可收拾。如果说《长三角批判》《品城》《苏南模式的变革与发展》这些作品,还只是陆阳借着研究区域发展模式行文、不时在为无锡点赞打气,那么,为无锡“百年工商名城”浩荡叙事的《激荡岁月》《奋楫者先》、研究无锡名门望族的《无锡顾氏》《天上村前》等,已直白表明了陆阳文学创作的追求。

  “我是无锡土著居民,生于斯长于斯,学习、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无锡这个城市。而且,无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我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我写无锡,不仅仅是给无锡人看,更是要让更多人了解无锡。”陆阳在回应“为什么致力于无锡地方文化这一题材”时讲得动情了,“这就是我的理由,很简单。”

  一种情怀永期下部新作更能满意

  2002年,陆阳出版第一本书。岁月如梭,20多年间,他怀着“温情与敬意”转向发掘和整理地方文史,所著的30多本作品付梓,累计已近800万字。“对文化的追求远没有终点,我还在路上,所以,满意的书永远是‘下一部’。”

  目前,陆阳正在创作两本新作。一本是写从无锡走出去的“一代儒宗”钱穆,名为《钱穆与同时代学人》,着重叙述钱穆与胡适、顾颉刚、傅斯年、吕思勉、陈寅恪、汤用彤等20余位现代著名学者之间的交往,既见钱穆一生的求学、著述与为人,又可一窥近代教育、学术的概貌,进而对现代学术路径的抉择进行分析和反思。另一本是《无锡传》,计划从“风雅颂”三个部分入手,以时间为序,从泰伯奔吴一直到当代无锡,系统梳理无锡的形成和发展:从一片沼泽地、一方荒蛮地,经过世代居民的百般努力,沧海变桑田,到如今已成为人们宜业宜居的人间天堂。 (晚报记者 何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