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健康

切除声带肿瘤患者重获新“声”

  近日,五年前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喉部肿瘤根治术的孙大伯来院复查,再次感谢该院耳鼻咽—头颈外科的医护团队。

  事情追溯到2018年,孙大伯因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一侧声带上长满了肿瘤。当得知以后将可能失去发音功能时,孙大伯一时难以接受,情绪低落了许久。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杜晓东在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多年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可以通过合理手术路径,保住发音功能的同时完成肿瘤清除。术中,团队将肿瘤切除干净,利用颈前软骨和肌肉的筋膜重塑了一侧声带,术后一月拔除气管套管,孙大伯恢复了正常发音。五年后孙大伯再次复诊,除肿瘤没有复发之外,发音还很清晰。他难掩内心的喜悦,握住杜晓东主任的手连声道谢。

  据悉,咽喉头颈解剖结构极为复杂,声带、气管、食管、咽喉,连接颅脑和心脏的大动脉、静脉,密集的神经血管束以及淋巴系统散布其中,手术过程就像在一堆导线中“拆弹”。既要完整切除肿瘤,还要保护重要组织器官功能不受损伤,这需要术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每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过精湛的开放式手术和显微外科微创技术让数百例咽部肿瘤患者达到了“保生命”与“保生活”的双重目标。

  一些进展快、发现晚、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肿瘤病人,同样也在此获得生机。来自江阴的赵先生因长年饮酒不幸罹患了下咽癌,更不幸的是,赵先生被“偏方”延误了治疗时机,肿瘤不仅堵住了喉咙使得吞咽困难,而且还侵犯动脉壁,随时有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危险,绝望的赵先生甚至写好了遗书。

  “患者头颈部肿瘤侵犯面积较大,如果放任肿瘤继续发展,将对其生活造成更多影响,进而威胁生命。”团队针对患者病情开展讨论,均认为肿瘤侵犯面积较大、边界不明显,如果直接切除,存在创伤大且切除不完全,甚至严重损害吞咽及言语功能的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治疗?得益于该院的优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联合头颈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及医学影像科等科室开展MDT会诊,共同研究制定治疗方案。经过综合研判,为其拟定了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方案。三个多月后,赵先生的肿瘤消失,无需再行手术治疗。(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