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刘娟)在网络平台上,各类探店、测评视频很是常见。但有些视频因标注不明,让人难以区分其究竟是真实体验测评还是广告。近日,无锡市一家MCN机构(有能力服务和管理一定规模账号的内容创作机构)因发布带购物链接的探店营销视频却未标明“广告”字样被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处罚。据了解,这也是《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施行以来,无锡市查处的首例MCN机构发布不具有可识别性的互联网广告案。
近日,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在网络监测巡查中发现,“××哥”“××弟”等网络账号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多条探店短视频。视频中,达人以探店体验分享的方式,向网友推销餐饮商家的美食,视频下方附有相关美食的购物链接,点击该链接可直接跳转到相关商品或服务的购买页面。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这类视频属于“互联网广告”,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但上述探店视频中并未标注。
鉴于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对“广告发布者”的身份展开调查。
经多方调查核实,执法人员查明,“××哥”“××弟”两个抖音账号均由一家名为无锡某文化传媒公司的MCN机构运营,上述附带购买链接的探店视频实际上是该机构与相关餐饮商家合作的营销广告。双方合作模式为:该机构以体验测评的形式,制作推销合作商家商品或服务的探店视频,由两个账号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并附带购物链接。商家除按约定支付推广宣传费用外,还会根据消费者在上述视频附带的购物链接下单后实际核销的交易额,向该机构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
在接受调查时,涉案MCN机构负责人称,他们知道《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但是,因担心挂上“广告”字样后会影响视频的宣传效果和流量,便没有标注。案发后,该机构主动删除了上述视频内容。
无锡市市场监管局认为,涉案MCN机构的上述行为已构成“发布不具有可识别性的互联网广告”的违法行为。考虑到当事人违法行为持续时间较短、案发后主动改正等情节,本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对其作出了罚款的行政处罚。
以案说法
违者将面临10万元以下罚款
“网络探店类视频已成为消费者的消费参考。一些探店类视频名义上打着真实测评、体验等幌子,实际上却是为商家宣传的营销广告,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执法人员表示,202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除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的情形外,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反该规定的,广告发布者将面临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该办法发布后,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组织无锡MCN、网络达人代表座谈等形式,对新规内容进行宣贯,指导相关从业人员依法依规发布互联网广告。(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