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老房子、流淌的小河、狭窄的石板桥,以及洒下零星阳光的大树……这些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的场景,在这里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符合人们印象中的老街模样——南泉老街,一处可以惹起“老无锡”乡愁的地方。
因井得名的“小无锡”
穿过南泉社区旁的一条小路就能看到一处路口,从这里一直往东至兴隆路便是南泉老街。老街有些改造过的痕迹,但基本保持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格。老街沿河而建,两岸依然居住着不少居民,连生活习惯都恍若当初。正值午饭的时候,不少老宅敞开着大门,一家人围着客厅的方桌坐下,笑声伴着饭菜香味飘到街上,让路过的人忍不住投去目光。若是乡邻,还会站在门口聊上几句,接着便也赶回家吃饭去。
其实南泉老街上的老房子、小河、小桥,无锡很多地方都有,但在这里却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一看就知道,“啊,这就是记忆里老街的样子”。
一路往东来到许仁桥,这是沿河最出名的一座桥了。关于许仁桥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明朝时期,许仁桥还叫“许神桥”,邑人何汝健赶考路过此地,见桥破败不堪,便暗下决心,若日后中举就重修此桥。不久,他果真中了进士,于是回来还愿。后来,其儿孙三人也都中了进士,一门四进士传为佳话。许神桥曾经是座木桥,后改为石桥,新中国成立后又改为水泥桥,更名许仁桥。
许仁桥桥堍是开化方泉古井,这里古时属开化乡,又因为井口方形,因此得名。相传东晋时期,葛洪曾在此井取水炼丹济世。很多诗人都留下诗句赞美开化方泉,苏轼为古井题写牌匾“丹泉泽民”。据信,南方泉镇最初便是因此泉得名。今年70岁的老街居民王新良回忆说,当年他的外婆就住在古井旁的房子里,他是喝着这口井的井水长大的。
除了古井,南泉老街本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太湖入河口的独特位置,让这里被赞誉为“具区胜地”。在明代初期,王氏、庄氏、陈氏、朱氏等大族相继迁往南泉,开展小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在那个“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年代,南泉是一片繁忙的水乡市场,因此历来有“小无锡”的美称。
与古为新的“打卡地”
“这里依旧保持着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社区工作人员这样介绍。随着游客增多,南泉老街上多了些商业氛围,有的居民将自家改造,变成了小吃店、茶馆。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大多是居民自发经营的,售卖的是南泉特色的海棠糕、同肠,这些店铺的出现不但没有破坏老街的风味,反倒增添了几分生气。
南泉老街有多处老宅。河西岗26号是朱荫阁宅,原主朱荫阁早年在苏州大米行做“出行”。该建筑建于清末,坐北朝南,原有两开间四进,如今仅存门楼、院落和主体正厅,门楼上刻有“祥麟威凤”砖雕,周围配有古戏文和纹花浮雕,主体正厅上为漆椽望砖,下有方砖铺地,保存完好。此外,还有许锵旧宅、兴隆庵等,都体现了当时无锡传统民居建筑工艺。
南泉老街最近一次“出圈”是在电影《沐浴之王》中,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南泉老街突然成了很多人打卡的新去处,每天都能看到背着相机的拍客在老街寻找取景的角度,不时还有来拍写真的年轻人在老街上拗着各种姿势。漫步这里,回味老无锡人的旧生活,寻觅童年时代的旧踪影,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晚报记者 甄泽/文 汪新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