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报一篇关于青菜的科普文章《无锡人天天吃,你能叫出名字吗?》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针对读者的留言反馈,记者再次咨询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无锡分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高兵,请他继续科普“青菜那些事”。
小棠菜是啥菜?
不同青菜怎么做更好吃?
读者“枕河听秋风”留言,“小棠菜了解一下,做菜心蘑菇、红烧蹄髈垫底、烫火锅、过年长庚菜的不二选择。”读者“叶子”也在该条留言下面表示“最爱小棠菜”。记者在朝阳农贸市场上仔细转了一圈,并未发现小棠菜的身影。高兵表示,小棠菜其实就是上海青,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在各地甚至各村镇都有不一样的叫法。
高兵介绍,除了上海青,苏州青叶片根系肥厚,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有较好的口感,常被用作炒菜或者炖汤,常用于烫火锅的是在外形上独树一帜的乌塌菜。“乌塌菜在学术上也被划分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是青菜的一个品类,分为黄心乌和黑心乌,因其植株塌伏地上,贴地生长,所以也叫塌塌菜。”比起上海青、苏州青和矮脚白光滑的表皮,乌塌菜外皮卷皱,层层包裹,无锡、南京等地又称瓢儿菜、塌棵菜。因特别耐寒,一般秋冬季节栽培,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种植面积较大。“苏州青、上海青在锅里得煮一会才能软烂,但是乌塌菜与茼蒿、菠菜很像,属于一烫就熟的蔬菜,因此常常出现在火锅店里。”
反季节蔬菜一定不好吃?
上海青耐热、苏州青耐寒,尽管不同青菜适宜栽培的时间不同,但菜场上很少出现一种青菜“一枝独秀”的场面。读者“白兔糖”留言道:“有一天家里同时拥有四种青菜,全因为现在反季节蔬菜太普遍了,大冬天的菜和夏天的菜同时出现已经不稀奇。”
在大众的认知里,与反季节蔬菜相伴而生的是“口感不好,没有应季蔬菜好吃。”事实果真如此吗?高兵表示,蔬菜栽培分为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露地栽培的蔬菜在生长周期内经历复杂天气变化,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可以进行糖分积累,“霜打菜”更甜正是这个道理;而设施栽培一直提供较为温暖适宜的环境,蔬菜生长速度较快,受到棚内光照和温度的制约,营养物质相对积累少,口感也受到影响。“其实反季节蔬菜丰富了市民餐桌,让大家寒冬里也能吃到辣椒、西红柿、茄子等夏天的蔬菜,而且蔬菜口感的好坏主要受到种植技术的影响,如果种植户技术得当,提供蔬菜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口感不输露天蔬菜,甚至还可以更好。”
耐寒性佳,这两种青菜成为腌菜界“天选之子”
“家有腌菜,寒冬不慌,腌菜打滚,吃的饭香。”对无锡人来说,酸脆爽口的冬腌菜是冬日舌尖上的难忘回忆。小雪前后,正是腌菜的时节。江南腌菜用的是哪几种青菜?读者“岳Sir”留言说“白色长杆菜,杆子部分切块腌了吃,才真的好吃呢”,其实除了高杆白(也叫高脚白),雪里蕻也是备受欢迎的腌菜时菜。
雪里蕻,又称雪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由于其耐寒性强,成为冬季蔬菜的“顶流”之一。《广群芳谱·蔬谱五》记载:“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高兵表示,以前,因大棚等设施栽培技术尚未广泛运用,人工干预有限,农作物收获得“看天吃饭”,到了冬天很少有蔬菜能抵御严寒,因此家家户户都需要腌些既便于保存,又能随吃随用的菜。而雪里蕻耐寒力强,在天寒地冻中依然能生长至第二年春天,因此常被用作腌菜。此外,雪里蕻腌制后色泽依然鲜艳,在万物萧条的冬季,饭桌上出现一抹亮色格外讨喜。
独特的品质性状让高杆白、雪里蕻成为腌菜界的“天选之子”,同样耐寒的乌塌菜为何没有被广泛运用?高兵表示,蔬菜种质资源丰富,能够成为“刻入DNA”的味道,人工定向选择的作用非常重要。“腌菜历史已久,为了能有食物过冬,我们的先辈大概率是把冬季地里能生长的菜都腌了一遍,最后发现只有高杆白、雪里蕻口感最佳,综合表现最为出色,经过口口相传和时间积累,成为大家公认的腌菜品种。”(晚报记者 陈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