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爱无锡

“未来塘主”:漂洋过海来无锡取“养鱼经”

  近日,IP WUXI推出了一部纪录片——《未来塘主》,其中的主人公约翰纳·米伦贝引发了市民们的关注。约翰纳来自非洲坦桑尼亚,目前正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成立的无锡渔业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约翰纳一直有个梦想:他想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鱼塘,成为一名“塘主”。

  理念改变:不仅学习养殖技术,更要注重生态保护

  约翰纳在“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边长大,从小就对鱼有着很深的情感,长大后,他就职于坦桑尼亚的渔业部门。事实上,约翰纳还有一个梦想,他想成为一名“塘主”,拥有自己的鱼塘。然而,他过世的父亲却希望他成为一名医学教授,在“教授”与“塘主”之间,他不知该如何抉择。通过在中国的学习,他找到了实现父亲和自己梦想两全的方法。

  同时,约翰纳的养鱼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原本以为只要把养殖技术学好,就可以还原童年记忆中的维多利亚湖,同时可以快速致富,但是,来到中国后他发现,想要实现梦想,还要借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学好养殖,更要注重生态保护。他这样说道:“我家乡的维多利亚湖,面临着自然资源的危机,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人们每天不停地从湖里打鱼,却没有去关注渔业资源的保护。在我的国家,捕捞渔业停滞不前,长达20到30年之久,来到这里后我才知道,我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

  相聚无锡,让各自的未来更加美好

  约翰纳的留学生活多数时候在无锡,他形容无锡为“一座甜蜜的城市”,他所在的学校无锡渔业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滨湖区。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无锡场景和典型的无锡元素:南泉农贸市场、苏南硕放机场、鼋头渚、古运河、蠡湖大桥等,还有小笼包、青团、水蜜桃、梅花糕……小菜场卖菜阿婆脱口而出的英文、数字支付的体验、“中国”字样的T恤、有点甜的无锡、长江跃出水面的江豚、外国人唱邓丽君的歌、学院校长与外国留学生一起跳新疆舞……这些细节都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着“中国力量”与“无锡精神”。

  无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其渔文化和渔业技术积淀已久。1981年,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正式开班,专门为第三世界国家培养水产技术人才。自此,来自132个国家和地区近5000名外籍学员来无锡学习养鱼技术,他们带走了中国的“养鱼经”,也带走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至今已有40余年。现在,全世界每5条鱼中有3条鱼是中国人养的。作为中国最顶尖的渔业学院之一,约翰纳和他的同学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在这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增长了丰富的养殖技术知识。正如影片最后约翰纳说的那样:“无论带着什么样的初衷,我们从世界各地而来,相会在中国,相聚在无锡,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我们家庭、我们祖国的未来更加光明,让生活更加美好。”

  新闻背景

  纪录片《未来塘主》通过外国人的视角,以养鱼为切入口,来阐述中国在主场外交“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中产生的故事。通过真实影像,展现在中国受益的外籍人士知华、友华、爱华的立场。

  以该故事为背景的“坦桑尼亚罗非鱼产业开发与减贫项目”(外援项目)在2022年已入选联合国《案例》,成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佳实践案例(2020-2021)。该片被列为2023年无锡市重点题材、“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获得“第16届深圳青年影像节”国际单元最佳纪录片导演作品奖,并在海南卫视、北京纪实、上海纪实、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金鹰纪实等陆续播出,目前已与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达成授权协议,将翻制成多国语言在全球进行传播。(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