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社区巡查员: 新年里也要“缘溪行”

  陈品业十五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社区服务一线,图为他驾驶着“三蹦子”在巡检芦村社区的路面情况。

  “每一天都要巡村巡河,关注好水面和道路的实况!”春节的“年味”是阖家团圆,但有一群人无论雨雪天晴,无论是否节假日,都要在岗在线,坚守奉献。2月6日上午8点半,在扬名街道芦村社区,今年52岁的陈品业开着自己的精细管理“三蹦子”,刚刚从巡河的路上下来。再过一会儿,就要去巡检社区道路。春节前后,他依然保持忙碌节奏,作为社区唯一的巡查员,陈品业始终在社区仔细值守。

  巡河工作春节“不打烊”

  “无人机巡河物联网很先进,但不少岸线的边边角角,以及整个网络是否运转正常,还需要我们每天一点点丈量比对!”早上7点半到8点半,陈品业就忙活在巡河一线了。每天清晨,他都要用脚步走遍四条河:大运河(芦村路至永兴寺段)、芦村河、莫巷河、双庆桥一带,行程在4公里左右。在芦村社区,陈品业巡河的经历已经超过了15年。

  缘河而上,是陈品业每天一早的第一项工作内容,密切关注水位、水质,以及一切和河流有关的变化。当天早上,陈品业发现,双庆桥涵洞里有少量有色污水流出,老陈用手机拍下实时高清图,并立刻发送到工作群,照片上自带定位信息,方便群内第一时间掌握动态。“可能是前几天下雨后泛出来的雨水!”每天都要走过这些熟悉的河岸沿线,陈品业多年来对巡河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原因,也有自己的判断。更明显和复杂的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图文甚至加视频上报至河长群。在另几个巡河点,老陈用随身携带的小修“百宝箱”,顺手用夹子勾走了河面少量的白色垃圾和落叶,路上还扶好两片标语墙,用工具箱里的锤子、钉子,加固前一天夜晚被大风刮下而损坏的围挡绿墙,以及几块有点松动和损伤的道板砖。

  新春期间保持“快速响应”

  每天上午9点后到11点,下午1点到4点半,陈品业开着他的“三蹦子”,开始巡查道路。这辆能遮风挡雨的电动三轮车,既是老陈的代步工具,也放满了各类工具和临时维修用的材料包。每天,他巡河完成后就要负责巡查芦祥路、芦雅路、南湖大道庙桥到金石路口路段以及兰苑商铺门口的路面和绿化,风雨无阻。

  小到一块绿化带路侧石的临时损坏,或者某处上午未及时清理的建筑垃圾,对工作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是老陈多年来的工作习惯。“小事不小,服务有我!”芦村社区企业多,居民区多,沿街商铺也不少,对陈品业来说,每天巡检社区路面情况,看似工作内容重复单调,但每天总能发现和解决一些小问题,为社区环境和安全护航,老陈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社区选择了我来做,就是信任我,我得把事情做完做好。”

  当天上午,芦祥路上的一处拐角,老陈将分散在好几处的蓝色共享单车归集到一起。当时,有的单车在草丛里,有的单车被风吹倒在路口,还有几辆歪七扭八互相倒成一堆,老陈见状耐心地将车辆一一摆好,随后排列得整整齐齐。这些本来是单车公司或者第三方运营公司应该处理的琐事,深感责任在肩的老陈看不得眼前丁点的秩序紊乱,主动、提前把路面上的这些“显眼包”给解决了。

  有时也难免遇到困难和特殊情况——“以前最怕雨雪天气,岸边泥泞一片,打滑严重,走路一脚深一脚浅特吃力!”就在上个月,无锡天气特别寒冷,河流堤岸的道路和绿化带内侧都是冰坨坨,陈品业在芦村河顶头支流芦青桥那一带巡检时,不小心一个趔趄滑到了冰冷的河水中,“又冷又痛,周边水面宽阔,一个人都没有!”事后觉得无比后怕,但仗着身体好,老陈自己抓着一棵大树枝干慢慢挪上了岸,回家换身干净衣裤又忙活在一线了。

  “负责上报工作群的手机也掉到了河里,冰冷的河水已经到胸部位置!”陈品业觉得,有些小插曲终究难免,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流经社区的河流和岸线环境整治后越来越好,河面垃圾也越来越少,脚下的路,越来越好走啦! (陶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