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可观、可感、可及

暖心举措打造无锡暖城

  此前获评最美养老护理员的陈贝妮和老人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2月28日,无锡召开全市民政工作座谈会。会上总结了无锡在养老供给、分类救助、公益慈善等方面的举措和新一年的工作方向,努力为锡城百姓打造更温暖的城市。

  提档升级,“幸福味道”更香远

  2023年,无锡全力推进“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打造呼叫服务中心,开通非紧急类医养服务专线,为老年群体送上身边、家边、周边的医养服务。无锡持续推进“锡心香伴”惠老助餐行动,全市建成投入的区域性助餐中心133家,社区助餐点619个,日均就餐人数达到了2.7万人。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地标杆性医养项目泰康之家·锡园。

  今年,无锡将全面实施养老服务供给提标工程。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至年底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通过率达70%,全市80%的街道(乡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达到三级养老机构标准。

  在老年助餐方面,研究出台全市助餐服务机构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评定结果与运营补贴发放全面挂钩。同时,优化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新建及提升改建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1家,打造10个区域性助餐中心示范点、新建或改建提升50个社区助餐点。无锡还将强化医养服务供给,全力推进“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优化升级呼叫服务中心平台,推动医养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实时供给。

  兜底新政,实现救助大联动

  2023年,我市民政部门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牵头32个部门单位,推动了60项重点任务,48项政策制度的落地落实,建设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综合服务平台,覆盖了3类22种低收入群体。引入锡商公益基金链接社会组织,推动10个低收入人口服务类救助项目落地8个板块,累计服务超过8000人次。各区县也纷纷发力,江阴创新前台“一门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社会联动救助新模式,社会联动救助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项目高分通过国家验收。

  今年,民政部门还将加快提升救助质量,推广物质加服务的救助模式,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的机制,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积极打造救助服务项目品牌,加强救助政策的宣传培训。同时,拓展社会救助范畴,适度放宽低保认定标准,综合考虑家庭因病、因灾、因学等支出,完善家庭财产认定要求。对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外来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限制,给予临时救助。

  今年,无锡市救助管理站完成易地新建,将承接“困境儿童临时监护”标准化试点项目。同时,无锡将加强全市大救助格局的联动,进一步将救助的服务触角深入本地监护缺失的各类社会群体,不断拓展救助管理工作。

  慈善发力,引领全城共善氛围

  2023年,无锡开展首届慈善嘉年华和首届无锡慈善奖评选。首届慈善晚会集中发布了14个总规模约2亿元的专项慈善资金,现场举牌捐赠近1.5亿元。无锡设立了13笔慈善信托,规模超亿元。

  去年,无锡创新设立全省第一家慈善联合会,发挥市慈善联合会的引领作用,加强慈善会基金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机构之间的同频共治。比如,锡山区去年支出慈善资金1500余万元,实施救助类慈善项目37个,服务类慈善项目38个,发展优质慈善行业生态组织41个,受益群众8万余人次。

  无锡通过公益服务供需数据平台,累计上线项目达1647个,服务对象超过了3.5万人次。同时,不断集聚慈善公益资源,向社区治理倾斜,成立各类社区基金225个,规模达到6000多万元。无锡慈善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整理文档约1.2万件,深入挖掘义庄等传统慈善文化的资源。今年将开馆,进一步提升人人向善的慈善氛围。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