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

又是那只缩在壳里的“蜗牛”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杨海娟

  去年9月刚开学,就接到了几位班主任的求助电话,主题只有一个:又有孩子不想来学校了,怎么办?这些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们不愿走进校园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遇到了小雨。

  家访时小雨爸爸满脸的焦虑和无奈,小雨却是一脸很轻松的表情,并提出要求,可以聊,但不需要爸爸参与,爸爸“满脸堆笑”地离开了。小雨是个很愿意交流的孩子,随着交流的深入,小雨摘下了轻松的面具,展现真实的一面: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学校的各种要求。因为这样的表现,从小被父母要求学各种内容,表面上小雨都接受了,但是内心非常排斥。做了十几年听话的孩子后,她觉得自己再也装不下去了,所以选择与父母对着干,他们要求她干什么,她就偏不干什么。小雨知道父母希望她回到学校,但是她不愿意回去,当看到父母无可奈何的样子,她甚至有着隐约的快意。但是小雨也感到了深深的迷惘,她不知道自己接下来想要做些什么,更不知道以后自己能干什么。

  看着迷惘的小雨,就像看到缩在壳里的“蜗牛”:想要去探索世界,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摆脱重重的壳去未知的世界探索。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在探索这些蜗牛,他们身上重重的壳里到底有些什么秘密?

  通过小雨的故事,我看到了叛逆心背后隐藏的几个原因。

  怕失败,就提前说“我不要”。现在有句话很流行:卷不赢,就假装躺平。小雨就是这样的想法。她知道高中三年竞争很激烈,她对待学习三心二意的言行肯定不能帮助她赢得高中学习的胜利。她害怕看到失败的自己,所以索性提前让自己不卷入竞争。可以对自己说:“不是我不行,而是我不想要。”

  怕吃苦,就说“我不想”。十几年的学习经历让小雨深知想要学习好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但是小雨有很大的惰性,怕吃苦,她觉得自己看不到未来,所以不想付出。当其他同学在学校努力学习的时候,小雨宁愿选择躺在家里睡觉,用她的话来说:“我不想去学校,去学校看到其他同学在努力,我也会不自觉地‘卷’。如果我不来学校,不在这个环境里,我就可以躺平。”

  怕束缚,就说“我不去”。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作为一个公共场所有其严格的管理制度。有的孩子选择遵守,有的孩子选择逃避,小雨就是后者。当问到小雨是否想放弃学习,她很坚定地说:“不是。”所以就出现了不想去学校,又不想放弃学习的言行,那就是在家里自己学习。但小雨也承认在家学习效率不高。所以小雨也很迷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怎样可以帮到小雨走出这样的困境,成就让其满意的自我?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小雨和她的家人。

  一是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因素。人和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主动性。引导小雨发现生活和学习中使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把眼光局限在让其不愉快的事件上,比如让小雨每天记录下开心的事件,并时时温习,建设自己积极的思维模式。

  二是建立和周围人的良好关系。良好的关系比解决问题优先而且重要,所以小雨的家人要放下对小雨的管控,学着让小雨学会主动去觉察、选择、决定。实际上,我们要看到的是小雨在努力争取主动权,而并非是放弃学习。有种种原因在影响着小雨走进校园,所以改善家人和小雨的关系,才有对话的可能。

  三是提高自己对生活和学习的掌控感。小雨对自己学习缺少了主动的意识和机会,因此也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大的迷惘。所以可以帮助小雨对自己生活和学习自己做规划,并给与充分的时间让其实践。家人给与其必要的支持,这些行为都能让年轻的小雨慢慢敢于向前探索,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小雨的变化。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锻炼出“能看到蜗牛辛苦地背着重重的壳向前走”的眼神,更要修炼出“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意识和能力,也许这样,教育才能最终呈现出我们梦想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