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这些美食能代表无锡吗?

内蒙古博主和无锡网友互换特产

  与不同城市的网友互换特产,这个从去年年末兴起的活动一直“留有余温”,搜索社交平台可以发现,现在还是有许多网友在“城意互换”,近日,坐标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博主蒙咕噜发布视频,分享了他与一位无锡网友互相邮寄的特产,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互动。

  在视频一开始,蒙咕噜就被一大包的三凤桥“清水油面筋”吸引了,打开包装拿起一个面筋直接吃了一口,随后发现不对劲,仔细查看文字才发现,原来是非即食的。“我以前从没见过油面筋,还以为是零食呢,一口下去嘴里一股生面味儿。”蒙咕噜告诉晚报记者,他后来看评论区才知道这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黄球”可以做出那么多美食:什锦面筋、乳汁面筋、肉馅面筋等等,伴以其他荤素菜料,或烧煮,或炒烩,都可成为美味可口的佳肴,极其百搭。“我还没来得及尝试,之后一定要搜了攻略来做一做。”还有热心网友科普道:油面筋色泽金黄,薄壳中空,质韧而脆,因制作工序中有清水搓洗环节,故称“清水油面筋”。

  在后续的开箱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确实很地道的无锡特产:太湖翠竹茶叶、三凤桥的酱排骨、肉馅面筋、卤汁豆腐干、熏鱼、太湖三白礼盒;新万鑫面馆的葱油拌面;古香楼的小笼包,还有一对国家级的非遗惠山泥人,不过,也有我们平时不太常见的油赞子和“无锡精十件”,里面有虎皮酥、草莓冰凉糕、贵妃酥等十样糕点。从评论区可以得知,这两样都是景区比较常见的“特产”,源自浙江宁波的油赞子在南长街上生意还不错,在惠山古镇,每家特产店里都能找到“精十件”的“身影”。说起这箱特产中最好吃的美食,蒙咕噜回味道:“熏鱼很好吃,一点都不腥,小笼包我一口气就吃了6个,我们这里的肉都是大块肉,口感没那么紧实,但小笼包的肉馅QQ弹弹的,还有汁水,这几天我已经吃完三盒了。”对于箱中唯一一件不是美食的特产——惠山泥人,蒙咕噜表示,两个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很惹人喜爱,“真的很可爱,我会摆在家里,泥人上分别有‘吉祥’和‘如意’二字,寓意也好。”

  蒙咕噜介绍,他互换给这位无锡网友的呼伦贝尔特产包括羊排、肚包肉、牛肉干、乌日莫、马奶酒、奶贝等内蒙古传统美食,也有自己亲自制作的龙年太阳花挂件,寓意着新的一年可以万事如意,平安顺遂。据了解,目前他已经和大约100个城市的陌生网友交换了特产,虽然不会约定固定金额,寄什么、寄多少,全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但他收到的特产基本都是满满当当,颇费了一番心思。

  “我觉得这种开盲盒的感觉很有趣,可以尝到其他城市的味道,而且有许多正宗的特产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但偶尔也有不符合他口味的食物,比如绍兴的苋菜梗、澳大利亚的甘草糖等,“尝了那么多无锡的美食,我脑海里只有一个字:甜。第一次吃到甜的排骨,甚至有弹幕说葱油拌面要放糖,我当时很震惊。不过,了解陌生的美食,品尝新鲜的味道,也是交换特产这件事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呀。”(晚报记者 吴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