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山 文 |
沈秋伟的新诗集《瘦诗稿》让我耳目一新。身在警界和诗坛多年,现在他把多年来不同阶段的思想火花和生活哲思,打包压缩在这本诗集里,用一个个精彩句子,击中了我们庸常琐碎的生活。
谈到沈秋伟的诗歌,不得不提及他是一个警察,一个需要极其冷静和理性的职业。但是在诗歌里,他却天马行空恣意妄为,时而穿梭回一首宋词的时代,又躲进家乡一滴雨水的词根里……在这本诗集里,你能读到他的豪情和婉约:“你酒量太小/只一滴便醉了一生/我词汇量有限/用一阕小令收纳江山”(《小令》),“马不可肥/怕西风回来不识古道/鱼不可瘦/怕辜负一池桃花春水”(《肥瘦》)。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剑胆琴心与诗酒人生,都在这本诗集里一一浓缩了。
“一个诗人的伟大不在于他占有的空间,而是取决于他作品的强度和完整性,还有它们的生动性。”(帕斯)《瘦诗稿》基本上四句成诗,创作时间近十年之久,可谓“十年磨一剑”。这些词语和思想的吉光片羽,是需要多少个黎明黄昏和日日夜夜的耳鬓厮磨与冥想纠缠?诗歌是一种灵魂深处的热爱与回应。显然,沈秋伟在用这一行行诗句,来记录他的风云际会和满天星光,回应那些被岁月羁押在灵魂深处的热爱和涌动。
秋伟兄少年时横刀立马,胸有丘壑,一生大开大合,“大河拐大弯”。多年前,他从江南湖州的水乡一路出发,在金陵宝地青春缱绻,又去长春焚膏继晷七年,后毅然奔赴彩云之南,深入千山万水,用诗歌勘探万物的灵魂。从事地质工作几年,走遍森林大川。谁知道成家立业后他又扬鞭东归,重新回到江南故地,竟然成了一名警察,开启人生的另外一场诗歌之旅。在铁与火、善与恶、是与非之间,他用诗歌拉直了一根灵魂的标线。在严肃枯燥的工作中,诗歌成为他休憩和滋养的一座花园和港湾。
为何恋上诗歌,他这样解释:“一个缪斯的遗孤,带着灵魂的热切梦想,在诗歌的荒原里跋涉,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发出低语。”对于诗歌的爱早已贯穿他的一生。无论在大河大山的勘探之旅,还是在戎马倥偬的公安生涯,诗歌一直在他的案头,在他生命的现场。有一次酒后戏言,谈到写诗,他说写到底,写到死。不管是谁,只要反对他写诗,他就与之决裂。虽然是戏言,但他对诗歌的痴情和决心让我大为敬佩。
一个真正的诗人是具有写作自觉的,或者说是历史的自觉,他总会把自己放在时空和历史的维度,来考量自己的写作。对于诗歌,他是虔诚的,甚至是自卑的,总觉得习文写诗多年却从未触摸到缪斯的裙裾;但他对于诗歌的那种九死不悔的痴迷,却又是虽万千人无法阻挡的。就像诗人海子在《我所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里所写:“做一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与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应该歌唱的。”
写作几十余年,他总是活在诗歌的精神“压迫”中,生怕一不小心就捻灭了那盏灯,或者惊扰了奥林匹斯山上的诗歌众神。
写作的自觉,还在于一个诗人不断地自我突破,找到心中那支笔的立足之地。我注意到沈秋伟诗歌中的古典气质。诗人的笔墨浸染着江南的古典人文,一篇篇古色古香的诗文便流淌在山河人间。“我的诗歌都是抄袭之作/抄袭鸟鸣与虫吟/抄袭秦时明月汉时关/抄袭你脸上微笑撩春风”(《抄袭》),“循着《诗经》的花香/沾着楚辞的华彩/喝过两口乐府的清风/在唐宋的码头已醉得不成样子”(《诗醉》)。当然,今天的文学写作,光搬来老祖宗的文化遗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在面对现代性的话语生存困境时,诗人转身向古典汲取营养,借助现代性的写作技巧,消解当下生存与话语困境带来的孤独与癫狂,试图恢复和展示古典山水孕育下的伟大诗歌传统。
沈秋伟把这本诗集命名为《瘦诗稿》,显然是有意为之的,可谓他诗歌写作生涯中的美学建构和精神追求。“思想总是瘦骨嶙峋/而肥胖善于销蚀真理”(《销蚀》),“这世界太闹/金银铜铁纷扰不少/当秋风吹凉薄梦/总还有人捡拾唐宋瘦稿”(《瘦稿》)。正如评论家李犁所说:“更关键的是这些瘦诗里有闪电,总是让你在慵懒和惺忪中惊屹,脑子中浑噩的盲区被电光警醒。”这种新鲜的体制,奇绝的想象,既是他多年写作的一个自我突破和实践,也是给诗歌界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无数次/被语言的锋芒刺中要害/又无数次/用语言的野草敷伤”(《敷伤》)。这个日益肿胀肥胖的当下,我们亟须用诗歌来瘦身,领受诗歌里的雷鸣和闪电,完成自我的反刍和修正。秋伟兄在人生不同阶段和时期写下的这些瘦诗,这些诗意的缤纷蝴蝶,这些思想的吉光片羽,会伴随沈秋伟一生,也必将伴随我们一生。
《瘦诗稿》,沈秋伟 著,沈阳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定价: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