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振楣 文 |
现代人对猪油的拒斥,已经好久。
菜场的肉摊,各种分档的猪肉引人驻足,却未见白花花的猪板油(或肥膘);即便有,也都藏匿在隐蔽角落,似乎见不得人。至于大小超市,生熟食品、调味品成百上千,却从来未见猪油的踪影。
猪油怎么了?
想起六十多年前,国家困难时期,个别有“海外关系”的邻居,收到从境外寄来罐头猪油和罐头午餐肉,觉得那奢侈简直像天方夜谭。猪油和猪肉,无论于疗饥、救命或解馋,都堪称极品。猪油更是猪肉的精华。在每人每月供应一两或二两猪肉的当年,如果说猪油是幸福的象征,也不为过。
未曾料到,猪油会从营养和美味的顶峰,跌落到人皆避之唯恐不及。
说起我对猪油的认识,应始于十几岁进饭店工作。当时有个疑问一直萦回于心:为何饭店的菜特别好吃?想了好久,觉得原因有三:一是火大,二是油多,三是用猪油烹调(只有开大油锅才用植物油)。这三个条件,当年即使再富裕的家庭,也做不到。
猪油奠定了中国菜美味的基调,中国菜之所以好吃,与猪油密不可分。猪油的独特香味、鲜味和风味,其他油脂、其他调料无法替代。
西餐中未见炒的烹调法,但中国菜从食材到美味,大多离不开炒,离不开油的辅佐,猪油则是食用油中的佼佼者。有了猪油,无论米制品还是面制品,无论蔬菜还是水产,成为美味才有可能。猪油拌饭、猪油炒饭是南方民间的美食习俗,不仅味好,且有养生、补脑、排毒等功能;猪油年糕、猪油八宝饭、猪油汤圆至今仍是受欢迎的甜食;用猪油下面条,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
上面提到的吃食,如果改猪油为植物油,必然大煞风景、面目全非。即使炒一碗蔬菜,用猪油炒与用素油炒相比,也会迥然有异。江南人在晚秋时用饱满的蟹黄、蟹油与猪油一起熬制成“蟹油”,可保存一个冬天,成为下面、烧菜的高档调味品,那鲜美虽来自螃蟹,但载体还是猪油。总之,在人们对美味的追求中,猪油功不可没。
曾几何时,社会上开始流传猪油有损健康的说法。然而事实是,远离猪油的结果,不仅让我们失去不少美味,而且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某些健康。
中医认为,猪油的性质是甘,微寒,无毒。它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解毒。第二个功能是解五种疸疾。猪油还能够“利肠胃,通小便,利血脉,散宿血”。
缺少了猪油的人体营养结构,是不完整的。拒绝了猪油的美食世界,是一种缺憾。
盼猪油重返餐桌,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