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发帖称,她的父亲在某直播间花9999元下单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的马首。
然而,事实上,这类“一眼假”的假古董直播间骗局,正在掏空许多老人的钱包。一些老人深信不疑,甚至不顾反对疯狂下单,家里闹得鸡飞狗跳。
在广东湛江工作的王梅,因为舅舅沉迷在收藏品直播间消费,专门建了一个维权群,目前群里已有86人。
山西太原的王军近来头疼不已,他刚知道自两年前起,父亲就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各种收藏品直播。“主播推销一套99元的邮票,说到时候600万元上门回收,我爸就信了,立刻下单。这种东西买了一屋子。”王军说,他父亲关注了三四百个做这种直播的账号,两年多来,他把自己开洗车门市挣的钱、养老金全用来买藏品,花完后又开始四处借钱。
“我们兄妹几个劝过无数次,一点儿用没有。有一次给他手机开了个青少年模式,这种视频刷不到了。结果我爸就急了,大闹一场。我们没办法,只能又给他把模式调回来。”王军一家人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让老父亲收手,同时还有另一层担心:看这类直播等人上门回收俨然已成了父亲的精神支柱,如果让他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能承受得住吗?
以高价回收诱导下单,珠宝文玩直播间一夜进账几十万元
“家人们,十年来这件藏品巡展到哪,张某谋导演就跟到哪里。再看这件,几任某宫某故博物院院长连续数年登门求取,想放在展馆C位,我们一直没答应。”
上述吹捧发生在某瓷器文玩直播间。主播多次暗示藏品价值高昂、有许多名人权贵求取不得,现在因为情义分享给家人们,不能做到保密的就不要拍。随后,“保密”“格局”“情义”等弹幕滚动刷屏。
主播嘴里“最后一件”的大师遗作以标价2380元的闪购链接出现,页面显示该花瓶共有16件,数秒内售罄下架。记者蹲守当晚,这个平均在线观看人数仅140多的直播间卖了10万~25万元,其中多数闪购商品数据并未计入第三方平台,实际GMV可能远高于前述数额。
类似这样的叫卖在坊间并不罕见。老人们深信不疑,是因为主播编织了一个完全虚假却又自洽的世界。
促使直播间观众下单的核心逻辑在于捡漏。主播的话术包括且不限于被境外势力追杀、家族帮派内斗、重建博物馆没有地方存放藏品等,因此需要家人们暂时守护这些珍贵的珠宝古董。
主播们给出的承诺则围绕钱和权展开。比如高价回收、参与某某家族举办的拍卖会、放进博物馆收租金、用古董换取位于北京的医疗教育就业资源及VIP服务等。
为连续诈骗,有些主播甚至还会雇人上演“藏品回收”的戏码以安抚人心。
此外为规避平台监管和后期维权,直播间通常会在左上角注明“虚构剧情”“剧情演绎”等字眼试图免责。但从采访情况来看,这样的标记完全不足以动摇观众对主播的信赖,甚至有受访家属反映,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小提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有不少沉迷此类直播间的中老年人眼神不好,看不清字甚至可能不认字。
相关产业链已成熟,多个矩阵账号死而复生
有接近此类直播间的知情人士阿豪向记者透露,其所在的中原某县城,售卖假文玩字画的直播间已经形成产业链,在当地发展多年。
他们通常是五六人的小团队,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租一家民房办公。前述核心团队主要负责对接货品供应链、直播支持、话术培训、账号运营和招募主播等,一个团队可以有很多主播,而主播通常只找当地人。
主播们的粉丝基本维持在数百到几千之间,因为怕粉丝太多影响大了被封号。但即便是两三百人的直播间,两小时直播也能净赚5万~6万元。
在稍微懂行的本地人看来,直播间常见的“捡漏价大师遗作”基本是贴画瓷器,主播自诩的大师后人身份多半也值得推敲。老唐补充称,他们当地还会有一些名人配合部分账号拍视频、为其背书,“至于为什么配合你懂的。”
更早发现被骗的往往是受害者子女,他们也是目前维权和投诉的主力。据记者了解,多数受害者子女都尝试过向平台举报申诉、反馈给相关监管部门或者报警,但总体进展缓慢。
有短视频平台方回应记者称,对有违规行为的商家和达人,平台会依据违规情况采取下架商品、清退、禁止直播发视频、封禁账号等措施。知情人士补充称,这其中的难点在于这些号会死而复生,平台治理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
行业正在洗牌
珠宝文玩永远没有捡漏一说
珠宝文玩直播的确是门大生意。《2023年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市场规模约为8200亿元,同比增长14%。而直播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展示珠宝文玩产品的成色形状,更及时地为买家答疑,因此其交易线上化的程度较高。飞瓜数据显示,过去不久的2024抖音618好物节,排名前十的直播带货达人中有四席都是以售卖珠宝文玩为主的直播间。
不言珠宝创始人何不言认为,这个品类在直播领域的飞速发展是平台主动倾斜流量和扶持上位的结果。
对于真心想挑选珠宝文玩的人而言,这一行可能无漏可捡。一方面是因为行业鉴赏门槛较高,不懂行的人很难捡到漏;另一方面与珠宝文玩的性质有关——以宝石为例,宝石是耐久的、永远不会坏的,所以它不会像临期产品一样急于促销。
劝不动的家长、退不掉的“藏品”、挽不回的钱财、清不掉的直播间,缠绕在一起,成为不少子女、家属心中解不开的结。如何将深陷在收藏品直播间的老年人拉出来?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谢澍认为,平台应当进一步加强卖货直播间的准入机制,加强对主播的身份认证。
“还应加强止付制度的构建,可以要求直播平台设置资金冻结期,在一定时间内将买家所付价款暂存于平台,待期满后无异常情况再将资金打给卖家,以便在被害人发觉被骗后可以有机会挽回损失。优化平台审查机制,面对越来越巨大的审查压力,平台应当进一步优化关键词捕捉和内容识别等程序开发,提高平台对违规直播间的甄别能力,及时封禁违规直播间。”
(上海新闻广播 法治日报 蓝鲸新闻)
网友闲话
@2403的帕鲁:“故宫一个,我一个,我这个才是真的……”
@Holdon:直播间买古董,真是一个敢卖,一个敢买。
@幸运:我老公也是在这种直播间买了好多坛坛罐罐、茶杯之类的,都说是古董。花了好多钱,还说多少年后就会翻多少倍……
@虾抠抠:怎么样才能让家里老人意识到被骗了?我家那位老头子买了一屋子——借钱都要买,说了还跟我吵架。
@苏辉:涉事直播间所在短视频平台难辞其咎,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严肃追责问责,一个都不能放过!
@YB:还是互联网犯法的代价太低了,是时候该整顿了,严打严判。
@小苗:老人半辈子的积蓄,就这么被骗子坑走了。他们还深陷其中,梦想发财。骗子太可恨了,都是有亲人父母的人,怎么能干出这种事?希望更多人看到,让父母提高防诈骗意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