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6月下旬,滨湖区一小区通过公证投票系统完成了业委会换届;梁溪区一老小区正通过公证投票系统选聘新物业,投票7月9日截止……从2019年上线至今,江南公证处的公证投票系统已经累计服务投票103次,服务小区数十个。工作人员表示:“数字不大,意义很大。”
这些投票中,占比最大的是组建或换届改选业委会,为26次;紧随其后的是解聘及选聘新物业公司的投票,共进行了20次;有16次投票涉及老旧小区改造;使用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的相关投票也达到了12次。江南公证处主任吴志波表示,每次投票其实都是多个利益方的博弈,公证的作用是居中监督:“我们不代表其中的任何一方,只对法律负责。多年实践下来发现,公证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
吴志波告诉记者,自从公证投票系统上线后,他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不偏不倚,做好“中立角色”。在系统上线前两年,公证处会组织志愿者上门跑票:“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我们觉得公证机构要做到完全中立,就应当有所为也有所不为。”2023年,公证投票系统交由第三方运营,江南公证处则转变了角色,变成了“监督者”。“我们监督的是投票数据不被恶意篡改,每一次数据修改都可以溯源,对每一位业主的投票都进行了证据保全。”吴志波向记者表示,专注于服务广大业主和业主委员会,是公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完整方案和实现路径。通过信息化建设,公证机构可以向基层提供线上公证服务、法律顾问服务、政府实时监督以及业委会、物业、业主协同办公等服务。
(甄泽)
探索
“第三方”作用凸显
基层治理向来是一个复杂的议题,仅是协调好业主、物业、业委会、社居委、街道等基层主体的关系,便极为不易,因此,发挥好公证的“第三方”作用就变得重要。
今年6月中旬,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公证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吴志波在会上提到,希望联合长三角城市公证处起草全国业主大会公证电子投票行业标准,推动公证行业服务基层社区治理的全面开展。
目前,江南公证处计划在公证投票系统中接入更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车位使用权备案。很多小区车位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因此无法进行产权登记,在买卖过程中仅有一张合同作为凭证,一旦遗失就可能产生纠纷。在车位使用权交易时,在公证处存证备案,后续要证明这个车位的使用权在谁手里,一查就清楚。
此外,小区物业费、公共收益等资金使用是否合规也是矛盾产生的源头。小区共有资金公证监管就成了公证参与基层治理的又一方向。把小区共有资金提存到公证处,相应资金进入公证专属账户,使用时由业委会依据合同设定的条件提交打款申请,经公证处审核后打款给物业公司,有望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支付程序的合规,且资金变动情况可以随时向小区业主和业主监事会公开。
(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