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

祖孙三代成校友 共同记忆是红楼

他们说:无锡一中是最好的选择

  陈春贤 摄

  “录取结果出来了!”当前不久无锡市第一中学2024届毕业生朱奕阳与父亲朱剑查询到录取信息,激动地同时握拳出声。得知朱奕阳被北京大学医学部04专业组(化学)录取,无锡一中的老师第一时间向他送上祝福。近日记者采访发现,朱奕阳的爷爷和父亲都毕业于无锡一中,校园内的八角红楼是他们共同的记忆。

  在无锡一中明晰人生目标

  刚从无锡一中毕业,朱奕阳已经开始怀念高中温馨美好的校园生活:“这里老师们博学、有爱,多彩的社团丰富了高中生活,参加科技节紧张又激动,在北楼窗台和朋友畅聊未来……”在高中的三年里,朱奕阳跟着老师的脚步攀登书山,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即将开启学医之旅。

  朱奕阳在志愿填报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医学专业。“我对生物感兴趣,在高中三年里,老师的教导和自我探索让我意识到,医学是关乎人类健康和文明进步的永恒话题。我特别想为大家做些什么,所以填报志愿选择了医学。”朱奕阳说,“我知道学医固然辛苦,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选择医学专业我不会后悔。希望今后我会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断努力,在学成后回到家乡无锡,为无锡医疗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个夏天,朱奕阳义无反顾作出学医的决定,正如三年前他坚持选择了无锡一中。“无锡一中也是我爷爷和爸爸的母校,小时候我就常听爸爸分享他在无锡一中求学的经历,心生向往。爸爸说,当时学校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不要以为这里的学生学习很轻松,其实他们都非常刻苦并且自律。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平衡好学习与生活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祖孙三代积累一中情结

  祖孙三代对无锡一中有着深厚的感情。朱剑对母校最初的了解来自他的父亲、无锡一中1968届校友朱瑞琪。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每次提到母校都满脸自豪。“当年能进入无锡一中求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他跟我描述,他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当时我父亲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老师在生活上给了他很多帮助,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他说。

  朱剑是无锡一中1997届校友,在母校度过了6年时光。炎炎夏日里他和同学们自发组队一起挥汗如雨地练球,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江南晚报杯”足球赛,还有中考最后一天他和部分同学被老师留下来打扫食堂并得知自己直升高中部时激动的心情,都是他关于母校的美好记忆。

  毕业后,朱奕阳最不舍的是要与明明慈爱却要假装严肃的老师们分别。“我的班主任陈星带了我三年,最初我以为他是个粗线条的理工男,但高二他做了班主任后我发现他很细心,发现学生状态不好主动找他谈话,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让朱奕阳印象最深的是,高三的一天下雪了,陈星老师走进教室手轻轻一挥,全班同学立即会意,沸腾起来往操场冲,快乐地打起了雪仗。“我将带着这段美好的回忆,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