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炽热炉火前成就“人间滋味”

  高温天里,不开空调,面前还放个火盆是种什么体验?这听起来就让人萌生退意,但对于厨师们来说,他们每天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超过8个小时。日前,记者来到聚丰园时代国际店的后厨,体验三伏天里的“火上加火”。

  凶猛火焰仿佛要蹿到脸上

  从用餐区走到厨房,虽然只有几步路,却是“冰火两重天”。用餐区里空调强劲,舒适惬意,从过道绕进厨房,揭开帘子,闷热瞬间包裹全身,仿佛置身“桑拿房”。正值中午用餐高峰期,几个灶台同时开火,蓝色的火焰呲呲上蹿,将厨师们的脸映得通红。空气中涌动股股热浪,油烟味弥漫在鼻尖。

  厨师服质地厚重,穿在身上有一定的分量,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更加闷热难耐,没几分钟记者已经开始出汗。厨师长薛剑秋左手垫着毛巾握着锅边儿,右手掂勺、翻炒。“烫青菜,差不多要1250克水,水开后加5克精盐、3克白糖,八成熟捞出,随后净锅明油,出锅前再撒些水淀粉翻炒,让色泽保持鲜亮。”薛师傅边示范边讲解无锡传统名菜“四喜面筋”的做法。

  记者跃跃欲试,准备大展身手,却又困难重重:手腕没力气,好几斤重的铁锅单手很难端起来,翻炒的幅度被大大局限;在铁锅离开灶台的刹那,凶猛的火焰仿佛要蹿到脸上,烤得睁不开眼……

  “虾仁鱼片滚水,面筋加油爆炒”“加点料酒”,尽管薛师傅提前示范过,但轮到自己上场,完全手忙脚乱,调料用量全靠“外场支援”,一道厨师们5分钟内就能完成的小炒,记者用时超过20分钟。一道菜出炉,手腕已经开始酸疼。

  基本靠喝大量的水来解暑

  采访的当天,室外温度将近40℃,后厨则超过50℃,再加上火焰炙烤、油烟环绕……“换上厨师服,不到半小时就湿透了。”薛师傅说,6月到9月,是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日子,每天基本靠喝大量的水来解暑。“后厨油烟大,不适合安装空调,用大功率风扇容易影响烧菜,从6月份开始,厨房的温度就达到45℃了,厨师服往往是湿了干、干了又湿。”

  整日与明火、热油打交道,被烫伤是“家常便饭”。多年的“战高温”经历,使薛师傅对于高温的忍受力远超常人。“整天在灶台边,渐渐也就习惯了,即便是像现在这样的三伏天,我在家里只是吹吹电风扇,要是开空调反而觉得凉。”

  从18岁入行,薛师傅的从业时间超过30年,如今已是“锡帮菜”技艺非遗传承人。这样一份外人看来非常辛苦的工作,他却做得踏实自在,“每一个职业都有艰辛之处,和锅碗瓢盆、炉火、刀具打交道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对顾客负责,把每道菜做好。”

  感悟分享

  高温激发了食物的鲜美,却也在考验厨师的意志力。在厨房里待了不到2个小时,感觉比太阳底下晒着还要难受。

  厨师是一份在火炉边成就美好滋味的职业。做菜讲究火候,动作稍微慢几拍,菜品的口感很可能会受影响。既要忍耐高温,还要在快节奏中,保证“色香味”俱全,他们的坚守,让人间烟火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晚报记者 陈婧怡/文 华铭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