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江南学子与老人相约古竹

青春染出“梅好未来”

  学生们展出“杨梅染”产品。

  用杨梅染出粉色的布料,光影间似乎带着果香。这个暑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几位大学生冒着烈日走访马山梅农,为他们设计别具一格的文创产品,展示各种“杨梅染”产品,碰撞出“梅好”火花,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暑期调研聚集本土梅农

  用杨梅染色的布料可以制成围巾、布包、眼罩、抱枕,杨梅的颜色甚至在杯子上也可以染出独特的韵味,这让古竹社区的居民们大开眼界,“没想到杨梅还能派这些用场”。

  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殷明为了这场“杨梅染”展览,特意从镇江赶到无锡,和当地居民一起展示马山杨梅的多种应用。

  从7月开始,殷明和其他3位小伙伴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多次走进马山杨梅种植户家中。这些果农是依托江大设计学院成立的可益会的服务对象,双方经常互动。

  殷明他们分成两组走访,深入了解当地杨梅种植产业。丁菊英老人向大学生们传授了杨梅采摘技艺。比如,要趁天快亮时采摘,等太阳出来后,果子上的晨露会减少,杨梅娇嫩丰盈的口感就会大打折扣。唐秀英老人则介绍说,杨梅种植要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嫁接杨梅一定要在清明前。

  在调研前,大学生们对马山的历史文化背景、杨梅产业现状、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政策导向等进行了初步了解。参与本次实践的周子扬说,他们去年曾在大浮社区进行过杨梅系列的墙绘,绘出杨梅从育苗到长出果实过程,对杨梅生长过程有了一定了解。今年他们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种植背后的故事,决定通过一系列文创产品参与到当地乡村振兴中。

  杨梅染出别样乡土风情

  随着走访的深入,大学生们发现有些梅农的子女不愿从事种植业,梅农来不及采摘杨梅,家中产业后继无人。在马山当地,梅农们对杨梅的再加工方式以杨梅酒为主。一些农户在开设民宿的同时,把这些地产的果酒作为招待客人的特色佳酿。但对于杨梅其他用途,梅农们缺乏灵感。

  学生们决定学以致用。“我们对杨梅的色彩很感兴趣,想着能否衍生出一些文创产品。”殷明表示,这次参与实践的同学有服装设计与服饰专业的、有环境设计专业的,有人上个学期刚刚在大理采风过扎染技艺,于是,大家有了“杨梅染”的想法。他们介绍说,杨梅果实富含花青素,有良好的水溶性,是绝佳的天然植物染料。8月8日,他们为当地居民演示了云染、漩涡染、鱼鳞纹、竹节纹、冰花染等多种扎染方式。在他们的指导下,当地居民们用线、绳、皮筋等工具,对布料进行扎、缝、缚、夹等操作,在布料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色彩纹路。

  8月中旬,大学生们又和可益会带着中小学生到当地研学,展示各种“杨梅染”的文创产品,让无锡城区的孩子们更加了解马山的历史和特产,加深了乡土印象。

  (黄孝萍/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