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二泉月·市井

《茉莉花》中故事多

  | 胡容邈 文 |

  酷暑的夜晚,一阵清风拂面,窗前盛开的茉莉花清香飘逸,沁人心脾,令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

  其实,音乐界业内人士又常称《茉莉花》这首民歌为“六合民歌”。其原委与《茉莉花》这首民歌的发掘地有关。

  1942年冬,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上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1942年参军,后成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擅长吹拉弹唱、满肚子歌的艺人。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非常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曲》,何仿摇了摇头。艺人告诉何仿:《鲜花曲》这歌于清代道光年间在苏皖一带就唱开了,很好听的。说罢,他就自拉胡琴唱了起来:“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也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何仿被这首悠扬动听《鲜花曲》迷住了。他当即记下这歌的简谱和歌词,并学着艺人的腔调哼唱起来。

  1957年夏,何仿将《鲜花曲》歌词做了修正。他认为,《鲜花曲》第一段词是唱茉莉花,第二段词又唱金银花,第三段词再唱玫瑰花,内容分散不集中;《鲜花曲》歌词中,“奴”字如旧戏中的“小奴家”,带有封建色彩。于是,何仿把《鲜花曲》的三段歌词均改为唱茉莉花,并把原歌词中的“奴”都改作“我”。修改后的歌名,就直称《茉莉花》,修改后的歌词为: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是年夏天,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赴京参加全军文艺汇演,其参演节目《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灌制成唱片,从而传遍神州,成为一首脍炙人口、广受欢迎的民歌。

  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此前,何仿又对《茉莉花》歌词做了修改,把歌词中“满园花草”改成“满园花开”;“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句也改成“又怕看花的人儿骂”,乐曲旋律进一步丰富,故在维也纳演出时受到高度赞赏。从此,民歌《茉莉花》一发而不可收,进而誉满全球,被收入《世界名曲专辑》。

  这首民歌,有人誉之为“名歌”,也有人把它喻之为“一张中国的音乐名片”,更有外国学者赞美它是“中国的第二国歌”,皆言之有理也!大家一定记得,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权力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的,正是动人心弦的《茉莉花》。

  顺便说一下,从我收藏的清代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现代复印本)中发现,当时该集已收有类似《鲜花曲》,其原词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有朝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赛不过了他。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由此可见,六合艺人说《鲜花曲》流行于清代道光年间欠实,此曲其实乾隆年间就已经流行。

  广为传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你甜,你美,你婉约,你悠扬,你充满感人的魅力,你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你陶醉了华夏,你征服了全球。夏夜的凉风又送来了茉莉花的清香,我又兴奋地哼起了《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