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临近傍晚,洛社大桥桥下逐渐热闹起来,人们三三两两前来散步,还有人在打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等。曾经的闲置空地在加入功能潜力、融入城市美学后,陆续得以活化利用。据悉,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0座桥下空间利用提升,并向市民群众开放。
家住洛社大桥附近的市民刘女士逐渐习惯在晚餐后和家人前往桥下空间游玩,“这里有干净敞亮的运动场所,大家都爱来。”在这处桥下空间,原本的闲置空地“变身”成为一处安全、开放的可供市民休闲娱乐、便捷停车的多彩空间。
在改造后的新安北桥桥下空间,人行步道、儿童活动器械、乒乓球桌等设施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空间可满足全龄段人群对户外休闲场地的需求。这处桥下空间内还应用了“海绵城市技术”,采用下沉式绿地施工,创造出一片能够收集、净化、蓄渗和利用雨水的生态空间。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桥下空间的改造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融入社区性服务,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地嵌入市民需求的功能,如健身场地、儿童娱乐设施、便民服务驿站、社区共享停车场等。
从市城管局获悉,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20座桥下空间利用提升并向市民群众开放,桥下空间利用提升项目年度目标完成进度超80%。接下来,各级城管部门将持续推进城市风貌整治提升,让越来越多市民从城市“边角料”中感受到生活的“小确幸”。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