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二泉月·书苑

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深度阅读

  | 朱明 文 |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同置身于一片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海浪不断拍打着我们,信息碎片也纷至沓来。社交媒体、短视频异军突起,无孔不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此同时,深度阅读却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挑战。深度阅读作为人类一种深入思考、系统理解和知识积累的阅读方式,在这个时代,其价值愈发弥足珍贵。

  记得20世纪70年代,还是我读小学的时候,课外读物寥寥无几。1974年,《水浒传》破例公开发行,当时读得津津有味,甚至将“吴用智取生辰纲”那几回都全部手抄了下来。当时,还有一本小说《第二次握手》就没有这个待遇,但有手抄本广为流传。

  改革开放后,图书报刊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1980年我们进入大学,如海绵掉进了知识的海洋,图书馆中世界名著最为抢手,自己每月不多的生活费大都用于购买书刊。1994年,我国开始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当年年底,我发出并接收了第一份国际电子邮件。从此,可以用计算机在网上冲浪,网络游戏与社交软件也开始迅速流行。

  进入21世纪,信息的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大量的资讯。2013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开始进入4G时代,智能手机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功能,各种社交软件方兴未艾。据报道,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有近10亿部智能手机。有人调查统计,如今中国成年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平均达4到5小时。

  如今,信息虽然海量,但极其分散和碎片化。社交媒体上一条简短的新闻推送、一篇140字以内的微博、一个几十秒的短视频,它们只提供了某个事件或观点的局部信息,难以让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其背后的复杂背景和内在逻辑。现在有个段子叫“太长不看”,顾名思义就是,即使是碎片化的信息,太长了人们也没有兴趣去看。

  无论坐高铁还是乘飞机,留心观察一下周围,你一定会发现手机或Ipad已成了儿童的新型安抚奶嘴。很少有人在认真读书,大多数人弯腰曲背沉浸在游戏世界或社交软件中。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在6000多年前从数羊群中的羊开始,逐渐发展出极为复杂的阅读能力,但如今转向以数字产品为基础的碎片化阅读模式时,人类重要的“深度阅读”能力已岌岌可危。挪威心理学家安妮·曼根(Anne Mangen)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媒介对高中学生阅读的影响。她让被试学生阅读同一篇短篇小说,其中一半被试学生在Kindle上阅读,而另一半通过纸质书阅读。结束后要求他们回答相关问题,结果是读印刷品的学生比在屏幕上阅读的学生理解得更好。

  另外,碎片化信息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和各种算法投人所好,精准营销,让人不知不觉进入“信息茧房” ,渐渐变得不愿独立思考,最终意识形态固化,乌合之众增加,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信息碎片带来即时满足,但这种快乐往往是浅薄和短暂的。深度阅读是一种与浅阅读完全不同的阅读方式,它强调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分析和思考,虽然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获得的满足感是深刻和持久的。

  深度阅读是获取系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可以深入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与碎片化阅读不同,深度阅读能够让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深度阅读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读者的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思考作者的论证逻辑是否合理,证据是否充分。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提高思维敏锐度和辨别能力,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优秀的经典著作(不仅仅是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深度阅读,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同时,阅读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和塑造过程。在阅读中,读者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思考和辨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

  在当今信息过剩的时代,最重要的要学会筛选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辨别出有价值的、值得我们深入阅读的内容。在面对各种信息时,不盲目相信,而是要思考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内容是否准确、观点是否合理。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筛选出有价值、可信度高的作品进行深度阅读。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经写过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出生后不久,因一场高烧失去了视觉,生活陷入黑暗,但在父母和家庭教师帮助下,她奇迹般学会了阅读,完成了学业,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她以自身经历告诫人们应珍惜生命,热爱阅读。

  她畅想了假如拥有三天光明要做的事:第一天探望朋友,感受自然美景;第二天进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歌剧院,欣赏人类文明珍宝;第三天像普通人一样感受人间烟火,品味美好生活。

  “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有一平生”。愿我们放下手机,重新捧起书本,享受深度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