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10时33分,哈尔滨气温零下17℃,哈尔滨客运段海口车队1组列车长王鹏所值乘的Z114/111次列车发车。这趟“绿皮车”,连接着冰封的哈尔滨和25℃的海口,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唯一的跨海列车——Z114/111/112/113次列车。
据统计,老年旅客在这趟列车的上座率全年平均在70%左右。每年9月起,不少北方的老人会乘坐这趟列车前往海南过冬。因此,他们会亲切地将它称为“候鸟列车”。
69岁的他代全车厢乘客 写下一封感谢信
绿皮火车不仅见证了我国铁路的发展,也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和人生故事。在高铁动车日益普及的今天,这趟绿皮直达特快旅客列车依然几乎全年无休,运行在南来北往的铁道上。
全程4301公里,途经11个省和1个直辖市,20个车站,历时46小时19分钟,这趟由哈尔滨客运段海口车队担当值乘任务的哈尔滨西至海口列车,于2013年正式运行以来,连通中国最北最南两个省份,成为中国铁路运行距离最长的旅客列车之一。
在狭窄摇晃的列车通道里,记者看到年纪大的旅客占了大多数,有独自远行的,有成群结伴的,也有子女相随的。
69岁的王翔便是其中一位,这是他和老伴第二次乘坐这趟列车。王翔说:“从车长到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的服务质量都让我们感到非常满意。”
计划在海南越冬至来年5月,王翔一行10余人带了许多行李和土特产,乘务员主动询问并帮助他们将行李安置妥当,尽量将他们的铺位调整到中下铺,方便他们上下。
“虽然火车没飞机快,但大家伙儿能坐着一起聊天,看风景,就当观光散心,关键能起来走走,躺着到海南不劳累。”王翔说。
带着这样的心情,王翔在全车厢乘客的提议下,给车厢工作人员手写了一封感谢信。他说,自己是代大家写的,“明年我应该还会选这趟火车出行。”
75岁的王国升则是独自出行,这是他第三次坐上哈尔滨至海口的列车。他说,年轻时常一个人坐绿皮火车到处跑,现在还是喜欢坐绿皮火车。看着窗外风景不断飞驰而过,王国升说,一路都能感受美景,旅途也没那么累了。他计划在海南待上十天半个月。
有血压仪也有老花镜 “候鸟”列车很贴心
这趟由王鹏所值班的Z114/111次列车,从哈尔滨西站上车的旅客共814人,其中55周岁以上且直奔海口的旅客共697人。王鹏直言,旅客平均年龄一般超过70岁,他还遇到过113岁高龄的旅客,“在我们的列车上,50多岁的人都能算小伙了!”
2023年,王鹏当值的列车上,来了一位113岁的无陪伴出行旅客,一下子就成了列车员们的重点关注对象。王鹏来回巡车时都会和老人家聊几句,问问感觉如何,还叮嘱其所在车厢的乘务员要随时注意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老人家思路清晰、非常健谈,几乎每年都往来这条铁路线上。”王鹏说,在这趟列车上,这样无陪伴出行的老年旅客有不少。
正因为这趟列车旅客老龄化的独特性,让它区别于其他列车,有了更人性化的适老服务。
比如列车上有特地为老年旅客准备的各类药品和医疗器械,除常备药品器械外,又增加了胃药、哮喘药、解热降暑药、电子血压仪、血糖仪等。王鹏说,他们列车的药品、器械储备种类和数量,在整个单位的列车中算数一数二的。此外列车上还有便民服务箱,里面准备了老花镜、放大镜、热水袋、纸尿裤、军棋、象棋、小扇子等常用物品,供旅客使用。
区别于其他列车,这趟列车上还专门设有坐便厕所车厢6个,其中4个车厢带有残位厕所,方便老年旅客如厕。
在列车里,记者更是切身感受到,列车长和乘务员会给予老年旅客更多关心和体贴。
“注意脚下”“小心热水”“抓好扶手”……都成了乘务员们的口头禅。哈尔滨客运段海口车队1组列车值班员郭福刚介绍,车厢乘务员会确认每位老年旅客的铺位,同时对全列旅客铺位进行二次排查,充分利用好宿营车空余下铺和在线联网售票功能,为老年旅客及时调整铺位。
超八成老年人愿意去旅游 出行适老化是未来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适老化势必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在旅游出行方面,随着老年旅客消费观念的变化,他们也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相关调查显示,每年旅游的老年人数量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另有数据表示,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旅游消费总额将达2.4万亿元以上,且超八成老年人愿意去旅游。
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客运段海口车队党总支书记王建平告诉记者:“原先整个东北只有这么一趟列车到海口,如果买不到这趟火车票,就只能买从北京到海口的车票。”所以每年9月开始,这趟南北列车几乎天天爆满,且老年旅客居多。
由此可见,交通出行和旅游的适老化发展迫在眉睫。适老化出行、旅游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需求,还应致力于提升他们的出行、旅游体验,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与旅游服务。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叶顺直言,老年游客有时间,有经济能力,但由于体力、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旅游出行适老化服务的提升,是让老年旅客迈出家门最关键的保障。
叶顺认为,从经济角度,开发银发市场的前提一定是先做适老化改造,“而在旅游出行服务方面做适老化改造,让老年旅客能走出来,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消费购物。”叶顺表示,这不仅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也是满足中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钱江晚报)
新闻多一点
老人过冬 首选哪座城市?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冬季前往温暖的地区过冬,形成了一种“候鸟式养老”的生活方式。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发布《2024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适宜指数》,海口、南宁、三亚位列排行榜前三,珠海、广州、福州、北海、厦门、琼海和深圳进入前十。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退休生活的需求也在增加,候鸟式养老成为新趋势。上海交大安泰养老行业研究团队持续研究候鸟式养老,第六次发布该指数,旨在为候鸟老人提供科学的越冬选择参考,并为相关城市、产业提供发展决策支持。
本次评价选取了55个城市,主要分布在海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六省区。这些城市不仅气候温暖,还具备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评价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水体质量、海拔高度、三甲医院数量、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人数、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和A级景区等。
项目首席专家罗守贵教授特别指出,在社会经济条件一级指标下,团队特别采用过去一年评价城市在养老方面的媒体报道评价“养老社会环境”,正面报道加分,负面报道减分,“通过主流媒体报道看看评价城市是否善待老人,也是养老城市重要基础。”
入选城市各有特色,研究团队介绍,海口市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医疗资源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及全年优良天气超过357天,成为老年人冬季栖息的理想之地。南宁市由去年第六跃居今年第二,以“中国绿城”的美誉为候鸟式老人提供了理想的养老环境,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17℃,四季绿树常青,繁花似锦。“没有冬天”的三亚市凭借其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位列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排行榜第三,空气质量优良,森林覆盖率高达64%,被誉为“天然温室”。
研究团队认为,随着候鸟式养老的普及,越来越多城市将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