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二泉月·书苑

为什么无锡走出这么多经济学家

评《经世济民:无锡籍经济学家群体研究》

  | 王永春 文 |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强市,无锡是广为人知的“太湖明珠”“江南盛地”。作为定居无锡近二十年的新市民,随着对无锡历史文化认知的逐渐加深,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无锡“明”在何处,又“盛”在何方?

  日前,由中共无锡市惠山区委党校编著的《经世济民:无锡籍经济学家群体研究》由凤凰出版社正式出版,对近现代无锡籍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脉络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

  首先,该著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探讨无锡与经济学家的关系,呈现经济学家群体在时代背景、社会变迁、地域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形成与发展。无锡籍经济学家群体的崛起,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紧密相连。有明以来,东林学派提倡实学,讲求实体达用、经世致用,以其“求真务实”的学风,影响着后世的一代代学人。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近代无锡经济发展迅速,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土壤。杨氏、薛氏、荣氏、唐蔡、唐程等资本集团的崛起,以其“实业救国”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无锡经济的繁荣,也促使人们对经济现象和规律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为经济学家的产生和成长创造了条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救亡与启蒙”成为两大时代主题。诸多无锡籍知识分子怀抱经世致用的理想,投身经济学研究,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变革紧密结合,试图探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道路。

  其次,该著将群体研究与个体研究有机结合,既注重探索和解释群体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价值规范、发展水平等相关问题,又强调代表性个体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思想脉络及其本质特征,进而详细论述了无锡籍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研究特色和价值引领。在无锡籍经济学家群体的形成与发展中,作为先行者的意见领袖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20世纪上半叶,陈翰笙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还积极组织和引领一批无锡籍进步青年开展农村经济调查等研究活动,确立了中国农村经济经验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培养了最早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该著清晰指出了无锡籍经济学家的思想图景与严谨轨迹,即“从自由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学术借鉴与思想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世济民的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务实作风与奋斗精神”。

  最后,该著将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有机结合,既注重厘清和研究无锡籍经济学家的思想脉络、理论体系与研究特色,又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挑战下,他们在各自领域作出的创造性应答。无锡籍经济学家致力于为现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变革提供思想资源、理论依据,为现实的经济决策与经济活动提供指导。对于无锡而言,既是无锡籍经济学家群体产生的沃土,又是无锡籍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在陈翰笙、孙冶方、薛暮桥等无锡籍经济学家的组织下,先后开展了四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形成了无锡、保定南北两地数千户农村家庭演变的珍贵数据资料,对研究百余年来无锡的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2012年出版的《无锡走出的经济学家》(许卫国主编),按照专学、专业、专著、专家的学术标准,选取51位代表性的无锡籍经济学家,进行个体研究。12年后出版的《经世济民:无锡籍经济学家群体研究》,则侧重于从群体的角度,对无锡籍经济学家进行整体研究与综合考察。两本书“双剑合璧”,相得益彰,既是对无锡籍经济学家的思想和学术研究,同时丰富了无锡学人的精神传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经世济民:无锡籍经济学家群体研究》,中共无锡市惠山区委党校 编著,凤凰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定价: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