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正平 文 |
他坐上轮椅,朝着生命的另一端走去。太阳无数次地起落,光明和黑暗依次交替。
21岁,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他的腿却残废了。躺在病榻上,他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什么地方都不去了。”这是他的散文《我的轮椅》中的一句话。当我咀嚼这句话时,就像咀嚼一枚枚酸果,眼睛突然潮湿了。相同的命运和遭遇,我能理解史铁生内心深处那份难言的悲哀。腿废了,沉重的肉身用什么来支撑?肉身被囚禁了,勃发的思想却又怎堪被压抑?
轮椅,承载着苦难、不幸和煎熬,同时也承载了人世间最纯真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在白蝴蝶般纷飞的雪花中,母亲推着轮椅上的铁生向电影院走去时,心是快乐的。昏黄的路灯下,轮椅碾压着冰凌发出疼痛的声响,可轮椅上的儿子,毕竟在大地上开始了另一种方式的行走。
轮椅上的史铁生开始了从苦难中提取幸福,在虚无中创造意义的生命征程。尽管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一路的坎坷里,填满了朋友们真挚的情怀;沿途的荆棘里,摇曳着朋友们鲜花般的笑靥。我们看到,霓虹闪烁的上海淮海路上,王安忆、姚育明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去逛街给他买衣服;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上,韩少功、陈建功、何立伟等一大帮朋友带着他触摸大海的风浪,感受大海的威猛。去朋友家聚会的路上,轮椅的链子坏了,轮胎扎了,是作家郑万隆骑车推着他走,到家已经是半夜……
我想,这些都是作家史铁生心头永远的温暖,是支撑着作家穿越大地,经历生活,感受欢乐和痛苦的动力。
命运让他失去双腿,却让他的思想生出了翅膀。在灵魂的世界里,轮椅上的史铁生走到一般人张望不到的地方。对作家史铁生来说,轮椅是他的双腿,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但是对读者来说,轮椅已经成为一种带着他灵魂飞翔的象征。
“扶轮问路”,当依靠着轮椅的史铁生走过漫长的道路,爬上了生命的高山,俯视着世界时,他也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经历生活。这就是凡高对提奥信中说的:“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就是经历生活。”这个坐在人生高山上的生活经历者想到的是什么呢?“眺望着地坛的方向,想起园子里有过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想那些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想那些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想我曾经的那些想: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苍茫的大地上,两道深深浅浅轮辙通向遥远的天际,那个轮椅上的生命思想者给我们写下了答案:热爱命运,热爱世界,让自己的生命在辽阔的天地之间自由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