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市民游客纷纷打卡“央视同款”

这道“老菜”彻底火了!

  在2025年央视元宵晚会上,无锡非遗名菜梁溪脆鳝惊艳了全国观众。这道无锡人从小吃到大的“老菜”再度翻红,部分老字号饭店实现销量翻番。

  老菜翻红

  老字号销量翻番

  今年无锡作为总台春晚分会场之一,景区和餐饮店人气火爆。记者了解到,这道菜的发源地——惠山古镇二泉园老菜馆,在春节长假期间,高峰时一天售出招牌菜“大眼镜脆鳝”200多份。

  “我们已把这道菜作为主推菜品,现在的销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三凤桥肉庄市场总监张健介绍,梁溪脆鳝自从登上元宵晚会后热度大涨,门店的顾客接待量持续攀升。

  聚丰园也是制作梁溪脆鳝的名店之一,总经理唐伟良介绍,这道菜几乎是老顾客的“必点菜”,最近青年食客的点单率也在上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梁溪脆鳝常以冷盘上桌,但顾客可以跟厨师要求热做,口感会更好。

  此次前往元宵晚会现场制作梁溪脆鳝的“太湖船菜”代表性传承人来自王兴记。在店内,售卖两种规格的梁溪脆鳝,常规款398元、“央视同款”998元。据介绍,元宵晚会播出后,有顾客特意为打卡“央视同款”而来。常规款所用鳝鱼大约是3斤重,央视同款则是“加大版”,所用鳝鱼重达7斤。

  减盐减糖

  摆盘也更加精致

  资料记载,梁溪脆鳝的故事要追溯到1821年。无锡船工在梅梁湖畔支起油锅,将现捕黄鳝投入沸腾的菜籽油中,原本只是为解决食材保存难题的尝试,却意外造就了“香、甜、酥、松”的独特风味,中国四大鳝肴之一的梁溪脆鳝由此萌芽。

  到了1920年,二泉园老菜馆店主朱秉心将工艺改良,“三炸三熘”让脆鳝脱胎换骨。经“龙形七刀”剔骨,三次油炸定型,三次糖醋老卤浸熘,最终成就了“乌光透亮三日不绵”的绝技。

  到了今天,这道历经百年的经典菜肴又有了新的变化。元宵晚会上梁溪脆鳝的制作者、王兴记中餐厅主厨丁益明告诉记者,自己上世纪80年代当学徒时,梁溪脆鳝的摆盘多为三角形,顶部没有姜丝、樱桃等装饰点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升,餐饮业提出“冷盘艺术化,热菜冷盘化”的造型要求,糖和盐的用量也在减少。

  “外形呈现宝塔状,整体圆润,宝塔顶部用红色点缀,中间加点姜丝。一来姜丝呈淡黄色,可以起到色彩过渡作用;二来姜丝辛辣,可以中和鳝鱼的寒性。”丁益明说,自己带到央视的梁溪脆鳝又经过了改良,多了底部的一圈装饰,顶部的装饰水果也从樱桃换成了小番茄。“临时接到通知,所有的食材都要提前做好带过去,当时手边没有现成的樱桃,就用小番茄代替了。”考虑到上镜效果,丁益明又在底部围上一圈橙子切片,每个切片上点缀一颗豌豆,橙子切片之间用菱形的红椒丁衔接,使整体色彩更加丰富明艳。(陈婧怡/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