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起,麦德龙无锡锡山店的7名员工“解锁”了新身份——云林派出所反诈志愿者。短短10天里,他们捷报频传:云林派出所接报的10起利用购物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中,有9起是他们发现并报警的,警民合力为群众止损、挽损共计30.4万元。
店员“解锁”新身份
“目前还没有发现异常购卡的人。”2月25日下午,云林派出所社区民警李盛翌像往常一样,到麦德龙无锡锡山店开展反诈宣防时,该店收银主管薛女士报告了当日情况。
李盛翌所负责的片区是云林派出所辖区内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最多的区域。2月14日晚,他接到无锡市公安局关于近期外地利用商超购物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多发的预警提示,次日一早,便到辖区发行购物卡的商超开展反诈宣防。
麦德龙无锡锡山店服务台是店内购物卡售出的最后一道关,有主管、收银员共7人。他们没想到的是,李盛翌的反诈培训“课”刚结束不久,“实战”就来了。
2月16日下午4时许,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来到店内,要购买67张1000元面值的购物卡。店员文女士按照李盛翌培训的内容进行询问,很快发现该男子言辞闪烁,疑似被骗。
文女士想方设法拖住该男子,同时,悄悄拨通了李盛翌的电话。此时,李盛翌正在附近的商超驻点宣防,接报后迅速赶至现场。
经现场核查和反诈宣防,男子道出了购卡的真实原因:案发前一晚,他下载了一个韩文软件,在软件“客服”的一步步诱导下,参与了刷单返利活动。起初,确实收到了两笔返利并成功提现,但在接下来的参与环节中,不仅没收到返利,本金也收不回了。后“客服”以他操作有误导致数据受损等理由,要求他通过线下购买商超购物卡并将卡号、密码发给“客服”,以此来支付修复费用。
“卡号和密码提供给对方后,卡内资金就会被对方通过线上购买黄金等方式全部转移。”李盛翌向他解析了其中的套路后,该男子方意识到被骗。
“实战”中捷报频传
此次成功劝阻电诈案件,让大家备受鼓舞。李盛翌和该店反诈志愿者们结合实际案例,不断总结经验,基本摸清了异常购卡人的共性特点。
在接下来的9天内,他们又陆续成功识别、劝阻同类电诈案件8起,其中金额最大的一起,涉及购物卡102张、金额10.2万元。
“一旦发现异常,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民警。”薛女士说。更令薛女士和同事没想到的是,他们的事迹会得到见义勇为专项奖励,“这样的奖励对于我们而言,既是意外的惊喜,也是莫大的激励。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阻止。”
“反诈网”越织越密
银行经理多问一句,保住了老人96万元养老钱;金店店员遇“大客户”果断报警,成功帮被害人止损98万元;外卖配送员遇异常打赏报警,警方抓获嫌疑人并追回8.87万元赃款;发现“乘客”是33万元现金,滴滴司机报警,警方循线追踪,抓获嫌疑人……
过去的一年里,无锡警民联动,与嫌疑人开展的“较量”从未停止。
据统计,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接到银行员工、金店店员、网约车司机、配送员主动发现并报警的涉诈警情100余起,警民联动,为群众止损、挽损累计超600万元。此外,对于发现电诈案件第一时间报警、劝阻的人员,无锡两级公安机关根据相关奖励办法,给予他们见义勇为专项奖励。
“全民反诈防线越织越密,也在不断挤压不法分子的生存空间。此次利用购物卡实施诈骗的新型套路,是电诈手段的又一次翻新。”无锡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八大队教导员陈强介绍,今年2月,这一新型电诈手法在无锡“露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在麦德龙、盒马鲜生等商超驻点开展反诈宣防、指导培训、拦截部署。截至2月25日,全市共接到此类电诈报警32起,其中21起系店员主动发现、报警,大额涉诈资金劝阻成功率100%,为群众止损、挽损共计65.6万元。
(晚报记者 刘娟/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