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二泉月·市井

忆旧·古运河

难忘入伍经历

  | 徐国良 文 |

  少小久有凌云志,卫国戍边入梦来。

  当兵参军是儿时的梦想。小时候,每每看到在春节假期回乡探亲的解放军,他们头戴军帽,身穿戎装,精神抖擞地走在乡间小道上,我两只眼睛总是瞪得大大的,看着他们伟岸挺拔的外表,走路时步履铿锵的神态,内心充满着羡慕和渴往。我直直地站立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在乡村田野中慢慢消逝,我才缓过神来。长大后,向往军营生活的愿望变得愈来愈强烈。

  时间来到了1972年,出生于1953年的我,已年满十八周岁,成为当兵的适龄青年。当时,中国还处在特殊的年代,在1971年冬季停止征兵后,传来了1972年将恢复冬季征兵的好消息,这一喜讯令我激动不已,我日夜期盼着。

  1972年10月,无锡县八士公社冬季征兵拉开了帷幕。八士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因出过八位进士而得名。走在青砖铺就、充满古韵、充满岁月沧桑的八士老街上,可见多处墙上贴着“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大红标语。乡政府对面一处深宅大院,入驻了4名部队接兵首长。我心里在想,对当兵的渴望终于等来了历史性的一刻,时不我待,我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宝贵的机会。

  其时我正在八士中学高中读书,每天清晨背着书包路过乡政府门口时,总能见到接兵首长的身影,心里时不时涌起想当兵的浪花,上课也显得有点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了。

  过了不久,当兵第一次体检开始了,班上有10名同学参加了体检。由于一年一度的“三秋大忙”刚结束,同学们身体都很疲乏,体检合格率较低,班上仅有3名同学体检合格。

  当时,虽然我们上高中,但因户籍都在农村,参加体检的决定权归属大队。听说由于第一次合格率低,征兵人数没有满足,马上就要开始第二批体检。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想,如果失去第二次体检的机会,今年当兵可能无望了,我内心非常焦虑、着急。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在我姐的陪同下,来到了离我家有一里多地的大队民兵营长许永昌的家中。那时干部清廉、民风淳朴,相互之交淡如水,求助办事没有送礼之说。许营长与我姐年龄相仿,他们互相熟悉,我姐向许营长说明来意后,我也向他表达了当兵的迫切愿望,恳请许营长让我参加第二次体检。许营长知道我是高中生,年龄上又符合条件,加之大队在第一批体检中去了5人,仅有一人通过,客观上给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他没有一点犹豫,立即答应安排我参加第二次体检,我与姐一起连连向他表示感谢!

  走出许营长家,只见一轮明月已升至半空,明亮的月光甩掉了一直缠着它的浮云,云开月皎,星星闪烁,月光与星光交织在一起,毫无保留地洒向江南大地,给冬日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此时我的心情,也似这皎洁的月光和星光,一扫阴霾,豁然开朗,一下子敞亮了起来。

  1972年12月23号,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日子,我辞别亲人,辞别可爱的家乡,前往四千里之外的部队驻地——东北著名的历史古城辽阳,我实现了我的参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