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市民反映小区信报箱问题。有的表示自家的信报箱年久失修,订的报刊经常不知去向,想报修不知道该找谁;有的反映楼下明明有信报箱,自己身为业主却没有钥匙,去物业咨询也是一问三不知;还有人认为,信报箱常年无人使用,是否能改造成其他用途?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走访
不少信报箱“被遗忘”
记者走访了多个老小区、商品房小区,发现信报箱空置或满溢的情况极为常见。在北大街边的一个小区内,每栋楼的一楼门口都设置了信报箱,上面印着小区名字和房门号,因为设置时间较长,有的已经生锈,上面的字样也模糊不清了。这些信报箱的投递口大多积了一层灰,明显是许久没有用过了。其中一个信报箱内已经是满溢状态,挂号信、广告传单溢出了投递口,并且信封上也都是灰尘,显然主人很久没来处理了。在另一栋楼内,有一个打开的信报箱,内部甚至还有一块小石子。在旁边的一个信报箱内,隔着投递口可以看到内部是一份报纸,时间是2024年11月5日。
在盛岸路边的老小区内,木制的信报箱靠绳子悬挂在一楼的墙上,信报箱是没有锁的,仅有一个卡扣。在记者观察时,一楼的老伯表示,信报箱上的绳子是多年前钉子脱落后居民自己绑的,到了近些年便不再使用,“楼里就我订了报纸,邮递员都是直接送上门的。”
在几个商品房小区内,记者注意到,虽然每栋楼都有各自的信报箱,但荒废的占了大多数。当然,也有仍在使用的。走访中,一名老伯买完菜回到楼下,拿起钥匙打开自家信报箱,从中取出了两份报纸。据其介绍,自己和老伴不习惯看手机,至今每年都会订阅报纸,此前家里的孙子还订了杂志,也会用到信报箱。去年开始,杂志改成快递送达了,于是信报箱就只剩自己和老伴在用。
诉说
有人经常用,有人几年不打开
“坏了好长时间了,不知道找谁修。”居民吴老伯告诉记者,自己订了3份报纸,此前自己家的信报箱锁坏了,导致报纸经常丢失,物业表示信报箱不是他们负责,无奈之下只能自己掏钱换了锁。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仍在使用信报箱的多为订阅了报纸、杂志的人群,以及工作上需要收寄挂号信的人群。
其间,记者遇上了喜好旅游的李女士,她表示信报箱对自己来说是个“刚需”,她每到一个地方就喜欢去当地的文创店买明信片,写上一些当时的心情以及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然后寄到自己家中,“可能过了几天甚至十几天打开信报箱,收到自己寄来的明信片,又重温了一遍当时的心情,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受访的年轻人对于信报箱则“无感”。市民小方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小区建成大约有15年,自己住进来也有十年了,除了刚入住的时候拿到信报箱钥匙开了一下外,就再也没有使用过。类似小方的人不少,还有人为此开发了新用途,“在信报箱里放一把伞,换成密码锁,出门忘带伞就不用上楼拿了”;另一名市民说,自己花了几元钱换了一个密码锁后,信报箱的使用率立刻就上升了,一些小物件就临时存放在信报箱里。
采访中,记者也遇到了一名邮递员,据其介绍,目前往信报箱投递的依然以报刊杂志为主,但是因为报纸杂志的发行周期不同,每天投递的量也会变化,总体上相比过去有所下降,其中平信已经很少见了,“有时候两三个星期都碰不到一封”。
探讨
能否改成快递柜?
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人都对信报箱的存在有所疑惑。有人认为如今的信报箱大多已沦为小广告的聚集地,影响小区的环境面貌;有的认为信报箱使用频率低,却总是占着楼道的入口,对居民有影响;也有人认为,可以将信报箱改造更换成快递柜,既提高了利用率,又方便了居民。
这种想法是否可行?记者以定制信报箱为名联系上一家做智能信报箱的企业,据工作人员介绍,信报箱是满足用邮需求的,并不能彻底改造成快递柜,“现在的智能信报箱是在满足用邮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说存放快递,还有可以人脸识别、密码开锁等等”。对于改造,该工作人员表示,现有的信报箱普遍较小,如果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成本不小且不实用,一般多是根据小区整体要求进行定制,目前他们仅提供批量定制,并不提供个别和少量的定制服务。
释疑
信报箱损坏怎么办?
信报箱的维修改造应当由谁来负责?江苏蠡湖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航表示,小区共用部位、公共设施设备应属于部分或全体共有,小区内的信报箱与公用照明、安防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绿地等一样,均属于公共设施设备。如果是自然老化造成的损坏,由公共维修基金支出经费维修,但如果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公共设施损害则不在公共维修基金的范围之内,应由责任人承担费用,不得动用公共维修基金。
信报箱的使用率下降,为何仍旧是新建小区的“标配”?周航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中规定:接收邮件的信报箱是居民楼房的配套设施,设计单位应当将其纳入民用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居民楼房每一单元的地面层应当安装与住户房号相适应的信报箱或者在楼房集中处设置信报箱间(群),供住户接收邮件使用。此外,2011年8月1日,住建部颁布的《住宅信报箱工程技术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必须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开发企业未予设计或未安装的,其住宅项目初期将不能通过相关审批,后期在房屋验收阶段也将视为“不合格”。
探索
无锡已有智能信报箱投入使用
记者注意到,2024年四季度,江苏省邮政管理局和江苏省住建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住宅智能信报箱建设运营工作的意见》,提出新建住宅区应配套建设智能信报箱,并纳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提出住宅智能信报箱的设置应当纳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范围。
从无锡市邮政管理局也了解到,关于智能信报箱的使用,无锡早有探索。2021年11月,无锡市邮管局联合无锡市住建局下发文件,要求从2022年起,全市新建住宅区要建设不少于住区总户数20%的智能信报箱,鼓励按住区总户数100%来配置智能信报箱来替代传统信报箱。近两年,无锡共建设智能信报箱项目逾百个。
位于经开区的吉宝澜岸铭邸小区就用上了智能信报箱。现场看到,这款智能信报箱的外观与普通的信报箱基本一致,增加了密码锁。据居民介绍,使用智能信报箱后,就不用担心遗失,有时候自己不想上楼时,还会将一些物品暂存在信报箱内。
据介绍,智能信报箱不仅能投取信函、报刊,还可投取包裹和快递,实现了多种功能的集成;支持刷脸、扫码、密码、门禁卡或IC卡等多种取件方式;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微信或APP软件通知用户领取信报和快递,避免了用户错过重要快递的情况。
小江说两句
智能信报箱给居民带来了方便。不过,记者采访中也发现,有的小区虽然安装了智能信报箱,但是依然只有收报刊、信件的功能,快递仍旧会放在快递站。快递员或是图方便,或是不知道小区内有智能信报箱,仍旧按以往方式投放快递。快递与邮件之间的壁垒并未完全打破,如何充分利用好智能信报箱,这或许是未来需要突破的方向。
(晚报记者 甄泽/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