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树下走,屎从天上来”,郑州繁华闹市区有条让人又爱又恨“天屎之路”。
每年春夏时节,这条路的路面上、停放的车顶上到处都是白花花一片,路过的行人随时都有可能被鸟屎“袭击”。
近日又有郑州网友吐槽,在经五路与纬一路交叉口附近,大量的鸟儿在树上筑巢,附近居民起初都很欢迎这些“天空精灵”在这里安家,但是当路过这里时常遭受到“鸟屎攻击”后,大家对这群随地大便的小家伙免不了有些意见。
困扰:多年的“天屎之困”该不该解决
纬一路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的闹市之中,道路两侧高大的法桐整齐排列,每年春夏,枝繁叶茂,满树苍翠,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记者站在经五路与纬一路交叉口抬头去看,树冠上密密麻麻全是鸟儿的“空中别墅”,还有几只大鸟,在枝叶间飞来飞去。
附近的市民认为,能和这些可爱的鸟儿生活在一起,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就读于纬一路小学的小李同学每天上下学都要穿过这片法桐树,鸟群叽叽喳喳的叫声,成为了她每天走路的伴奏曲,“我还是挺喜欢它们的,它们在这里生活,说明环境比较适合,暂时鸟屎还没有滴到过我的身上。”
“树上的鸟大多都是夜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觉得和保护动物生活在一起很好。”另一位小学生告诉记者,他的同学经常被鸟屎滴到身上,同学们还经常讨论,谁今天又“中奖”了。
“你看,我们戴小黄帽一方面是看车的,一方面就是为了防止鸟屎落到头上。”还有一位小学生调侃说。
路边商户告诉记者,这些小鸟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我从小在这长大,早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虽然对生意有些影响,但不是很大,大家应该多包容一些。”
“他们每年都回这里,说明这里环境好,听听它们的叫声也挺好的。”附近居民张大妈说。
虽然不少市民对“鸟屎”很宽容,但还有市民认为这些鸟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有的顾客挑着商品,鸟屎就落在身上了。摆在门口的货物过一会儿都要擦一下。”在附近经营多年的商户告诉记者,很多顾客不敢在此停留购买商品,生怕“中招”。
记者走访了几家沿街商店,均表示会在店里准备些纸巾,为被鸟屎砸中的顾客应急。有的饭店为了避免鸟屎落到食物上,还把门口的遮雨棚撑了起来。
受到影响最大的还要数在室外工作的环卫工和保安大哥了。“我的工作服是前天刚洗的,现在上面又有鸟屎了,这路上的鸟屎根本清理不干净,只能用高压水枪,效果也不是很好。”环卫工张大妈说。
记者还看到附近保安大哥撑着伞执勤,伞上也是一片白花花的鸟屎。据了解,鸟屎里含有尿素、尿酸等酸性物质,不仅会腐蚀车漆,还会污染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危害环境卫生。
不少市民提出了建议,在不破坏鸟类生态的情况下能不能把这些鸟迁走呢?有的市民表示如果帮助它们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地方肯定是更好的,但有些市民表示夜鹭在哪是它们的自由,毕竟找到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不容易。
共处:“天屎之路”成为独特记忆符号
宁波大学也有一条让大学生又爱又恨的“天屎之路”。
踏入校园,一条被学子们称为“天使路”的林荫小道映入眼帘。道路两侧樟树枝繁叶茂,白鹭成群栖息。树下,师生们或撑伞疾行,如避雨般匆忙;或低头碎步,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中奖”了。
“中奖”指被鸟粪砸中。
据潮新闻消息,从学校成立之初,这条“天屎之路”便已存在,成为学生们独特记忆符号。这条路甚至被写进歌里,被编成段子,还被列为毕业留影的经典地标……
“主校区进门的主干道两侧,樟树高大挺拔,由于生态较好,逐渐成为白鹭的重要栖息地。”该校一名老师介绍,每年4月至8月,数百只白鹭会至此筑巢繁殖,直至9月南迁越冬。“这几个月,路过‘白鹭林’要加快脚步,小心再小心。”
尽管鸟屎带来诸多不便,但师生们普遍抱有宽容之心。“白鹭爱来,说明我们学校生态好,这是好事。”学校里的戴同学称,这些年不仅有白鹭,白头鹎、夜鹭这些鸟也越来越多,它们被戏称为“校园生态检验师”。
戴同学表示,“大家早已习惯,毕竟对NBUer(宁波大学学生)来说,不体会一下‘屎’到临头的感觉,大学生活是不圆满的。”
“如果有人仰头张嘴接鸟屎,接中的概率会有多大?我们不如做个‘冰淇淋模型’吧。”2024年,宁波大学物理专业本科生路集善的一篇推导“被‘天屎’击中概率”的论文,曾在网络走红。
他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出一项有趣的结论:若以55.4秒快速通过长约277米的“白鹭林”,便可有效避开“天屎”攻击。若超过这个时间,必定会被砸中。路集善同时补充,“但这只是通过假设得出的结果,具体每秒会覆盖多少平方米地面这一参数很难确定。”
据了解,为了帮助大学生们防御“天屎”,宁波大学还专门推出了文创雨伞。
专家:杜绝“天屎”不现实,建议多包容
针对郑州的“天屎之路”,专家指出,夜鹭排泄粪便随机性太大,存在很大的不可控性。夜鹭的成群栖息,也意味着这里的生态环境的优良。要想杜绝夜鹭粪便给市民带来的干扰,这也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附近和路过的居民给予理解和包容。
同时,专家建议,在此停车的市民,尽早把爱车清理干净。因为夜鹭吃的是鱼虾,排出的粪便内含有尿酸盐,具有轻微的腐蚀性,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如果掉到车上,时间长了,就不太好冲洗。路过的市民可以随身佩戴一把雨伞,多加注意,以免鸟屎弄脏了衣物。
4月15日,澎湃新闻评论称——某种程度上说,“天屎之路”的存在是一种提醒:人是万物之长,却不是地球上的唯一,人需要学会与其他生灵共存共生。找到彼此接纳的方式,而不是此消彼长,才更符合今天社会应有的生态文明水位。(大象新闻 中青报)
网友闲话
@辛俊彦:和谐相处,也算是一道有颜色、有味道的风景线。
@宗松尧尧尧:这条路的鸟屎已经是我的童年记忆了。
@土拨鼠:北师大也有“天屎之路”,因为乌鸦多。
@忌災:之前在理发店剪头发,刚做好造型出来就被“投弹”,正好砸我头上……
@刘猫猫:人家几十年的家了,哪有说迁就迁的?
@zhihao:先有的鸟后有的人,怎么迁移,除非把树伐掉。
@Cold-blooded memory:地球不全是人类的,只不过人类是高级动物,才逐渐占领了其他动物的栖息地。包容点吧,相辅相成,和谐共处。
@山口玖吹s呆芬·小茗仔:杜绝“天屎”不现实,建议大家多包容。
@瀋良:可以通过技术方式改变吗?鸟在市区落户已经是都市的一大特色,可以采取户外幕布、商户采取户外帐篷等措施,整条街道采用遮阳棚等措施避免鸟屎。应该为鸟儿的生活环境让步,让鸟儿与人类和谐相处。
@呵呵小气鬼:搞一个地下通道吧。
@陆伟:能容得下翅膀与爪印的城市,才配得上“文明”二字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