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健康

绘制“声音图谱”,进行触觉教学

定制化服务让视障夫妻“看见”新生命

  “恭喜你呀,是个将近6斤的男宝宝,你用手慢慢摸摸他的脸。”4月15日,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手术室里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剖宫产,31岁的视障孕妇李女士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诞下一名男婴,目前母子平安并已出院。

  据了解,李女士和她的丈夫王先生都是视障人士。此次李女士妊娠的同时还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婴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据市妇幼保健院产科11病区主任医师丁坚介绍,孕妇血压控制难度大,胎盘功能容易受影响,加之视障导致的身体协调性差异,传统剖宫产术中的体位配合、应激反应等均存在潜在风险。为此,医院组织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会诊,经综合评估后,大家一致认为,剖宫产是保障母婴安全的最佳选择。

  为防止妊娠高血压引发子痫,丁坚在术前先用药稳住了李女士的血压。上午11时,李女士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入产科手术室。在全程监测血压波动的情况下,麻醉科医生团队开始挑战特殊麻醉操作。因李女士无法通过视觉配合体位调整,医护人员耐心引导协助她侧卧,并通过持续语音反馈确认其舒适度。手术发现,李女士的胎盘存在部分粘连,需轻柔剥离以防胎盘残留,预防产后出血。为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护士全程握住李女士的手,同步口述手术进展:“宝宝快出来了!”“宝宝被抱出来了,是个男孩。”“你听,宝宝的哭声!”为了让同为视障人士的奶爸第一时间感受到孩子的降临,医护人员特别录制了宝宝的啼哭声,并第一时间传给在手术室外等候的奶爸。听到孩子声音的瞬间,王先生仿佛“看见”了孩子的降临。“虽然看不见,但孩子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完整。”他激动地说。

  定制化护理服务,为视障夫妇送去关怀。“从她们入院产检的那一刻起,直到孩子出生,我们的导医及医护团队始终站在他们身边。”产科11病区护士长毕惠亚告诉记者,考虑到视障夫妇没有亲人在身边帮忙带孩子,育儿方面将会面临不小的挑战。在毕惠亚的带领下,该病区护理团队制定了“多维感知护理方案”。为了让李女士夫妇能够对宝宝“听声辨需”,护理团队将婴儿哭声、吞咽声等录制成“声音图谱”,帮助夫妻俩辨别宝宝不同的需求;为了让他们在育儿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护士团队手把手教他们换尿布、喂养等技巧,用特制模拟娃娃训练触觉灵敏度。

  在住院的5天时间里,医院安排了一对一的护理员,专人24小时全程陪伴与护理,及时快速满足李女士夫妻俩的需求。团队还引入“亲子互动日志”,记录宝宝每日的喂奶、大小便、呼吸、动作声响等,帮助夫妻俩构建对孩子的立体认知。“通过这些声音和触感,我们感觉‘看到’了宝宝。”王先生兴奋不已。

  作为江苏省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市妇幼保健院长期关注特殊群体的孕产需求。近年来,医院已为听障、视障、肢体残疾等多类孕产妇提供无障碍医疗服务,助力构建包容性的医疗环境。(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