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当传统唱腔碰上民谣吉他……

“锡剧+”原创单曲《岁岁好梦长》上线

  由无锡唱作人肖斯塔与锡剧“梅派”传人蔡瑜联袂打造的原创单曲《岁岁好梦长》,上线即引发热议。这首被网友盛赞为“江南风韵与时代节拍完美共振”的作品,实则是肖斯塔酝酿已久的“锡剧 + 流行曲”系列化创作计划的开篇之作。从7年前在歌曲《无锡》中初探锡剧魅力,到如今将《珍珠塔》选段解构为流行旋律,肖斯塔以“无心插柳”的创作姿态,完成了一场传统戏曲的“青春实验”,为锡剧的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航道。

  “创作《无锡》时,我对锡剧的认知几乎为零。”肖斯塔在采访中坦言。2018年,他以无锡地标为灵感创作城市主题曲《无锡》,首次尝试在歌曲中融入锡剧元素。当时的他,对锡剧的理解仅停留在“吴语唱腔”的表层认知。而此次《岁岁好梦长》的创作契机,源于一次与蔡瑜的深度交流。“我说想用《珍珠塔》里的选段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创作一首曲子,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肖斯塔回忆,当时还想写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传统唱腔与民谣吉他竟意外契合,于是歌曲《岁岁好梦长》率先诞生了。

  创作过程中,肖斯塔大胆引入交响乐元素。他表示,民谣部分以吉他勾勒市井烟火,锡剧唱段用吴侬软语诉说千年情愫,而交响乐则以磅礴弦乐隐喻时代浪潮。蔡瑜笑着表示,这像一场“三重时空”的对话。歌曲上线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好听、有韵味。一位无锡网友小红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以前觉得锡剧是爷爷奶奶辈的爱好,这首《岁岁好梦长》让我听出了江南的诗意。”这种反响印证了创作者的初心——用现代音乐语言解构重塑传统戏曲密码。

  “前年我就有这个想法,但技术关隘卡了整整两年。”肖斯塔口中的“技术关隘”指的是音乐制作领域的全流程掌控。从拍摄器材的升级到调色技术的精进,从混音母带的严苛标准到MV分镜的蒙太奇思维,这位跨界音乐人展现出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肖斯塔发现,年轻观众对传统戏曲的疏离,本质上是“配器与审美脱节”。“就像昆曲实景演出,40分钟的剧目不换配乐,年轻人很难坐得住。”他认为,通过编曲重构经典唱段,能让锡剧在保留韵味的同时,更贴合当代人听觉习惯。

  《岁岁好梦长》只是肖斯塔“锡剧+”版图的起点。按照规划,未来他将推出5首“锡剧 + 流行乐”的跨界作品,形成“传统IP+现代审美”的内容矩阵。“比如将锡剧《珍珠塔》曲子新编,加入更潮的元素。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戏曲,需要按口味‘调配’传统与潮流的比重。”

  这种创作理念与蔡瑜的艺术追求不谋而合。作为锡剧“梅派”新一代传人,她深知传统戏曲传承的痛点:“尽管《珍珠塔》演出场场爆满,但90%观众是银发族,很多年轻人觉得戏曲节奏慢、配器旧,这是时代审美差异造成的认知错位。”在录制过程中,蔡瑜尝试用“气声唱法”替代传统戏曲的实声演唱,在保持锡剧润腔特色的同时,让声线更具流行音乐的亲和力。

  (晚报记者 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