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龙门石窟”来无锡

从“到此一游”到“深度对话” 景区博物馆如何拿捏游客?

  本报讯 (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洛阳龙门石窟魏碑书法瑰宝《龙门二十品》、北魏浮雕《皇后礼佛图》……如今,不必远赴千里之外,这些刻于龙门石窟的历史瑰宝正以数字化形式,穿越半个中国来到无锡。昨天,“千年龙门 遇见灵山”——“梵境双辉”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艺术对话展暨2025灵山博物馆季正式启幕。当景区有了自己的博物馆,便不再只是山水与建筑的简单堆砌,而是成为承载文明对话的立体容器。

  展厅内布置了多个采用数字化复原的龙门石窟影像。借助激光扫描与虚拟复原技术,它们在江南水乡重获“新生”。据了解,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灵山得以展出龙门石窟千年石刻艺术,源于龙门石窟研究院多年来在数字化保护领域的深厚积淀。研究院通过激光扫描、高清摄影建档、残损虚拟复原等技术,让千年石窟“活化”新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这些原本深藏中原的千年艺术瑰宝走下崖壁来到无锡,在太湖之畔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采。“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文物数据,更是一套文化遗产活化的解决方案。”龙门石窟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高俊苹说,这些等比例缩小的石刻复制品,背后是激光扫描、高清摄影建档等“黑科技”的支撑,工作人员将2345窟石刻的每一道裂痕、每一处残缺都转化为数字档案,再通过高精度打印技术“移植”到无锡展厅。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末,期间将举办多场学术论坛与公众教育活动,持续深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南北对话与跨时空对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无锡文旅的标杆景区,灵山胜境近年来持续探索“景区+博物馆”的融合路径,用文化场景替代观光打卡,以深度体验重构文旅价值链。灵山博物馆执行馆长秦伟平透露,未来数月,灵山博物馆将围绕“非遗传承”“XR科技沉浸体验”“文创市集”“特色演艺”等多元板块,为社会公众持续奉上丰盛多彩的文化体验大餐,真正让博物馆“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潮”起来。

  “我们不是在复制博物馆,而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灵山景区相关负责人强调。灵山景区自博物馆运营后,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推出的“遗珍·禅韵”无锡非遗艺术联展,大受欢迎。数据显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二次消费占比提升。更令人欣喜的是,90后、00后游客占比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