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历了两次生死考验,得益于无锡市中心血站的血小板基因配型技术以及跨区域血液协作机制,最终成功闯过难关,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多日前,无锡市中心血站接到江大附院的一通紧急电话,一名患者因病情导致体内的血小板计数如断崖般跌至9×10^9/L,而临床数据显示,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 时,自发性出血的概率将飙升至80%,一旦出现脑出血,死亡率达90%以上。更棘手的是,患者已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状,常规输血方案形同虚设。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市血站检验科迅速响应,决定采用血小板基因配型输注方案。工作人员在我市血小板基因库的数据中快速寻找匹配,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一位与患者高度相容的献血者。
献血服务科的工作人员立刻拨通了那位献血者的电话。说明情况后,对方毫不犹豫地表示“我马上到”。在献血者的积极配合下,血小板成功捐献并输注给患者。血小板成功输注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至34×10^9/L,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这一成果也初步印证了基因配型精准输注的临床有效性。
两周后,患者需要再次进行血小板输注,然而无锡市血小板基因库的屏幕上,一条条数据闪过却始终没有理想的匹配项,若不能及时找到适配血小板,患者将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
“启用省级协作平台!”无锡市中心血站决定首次启用江苏省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协作组平台,开展跨区域联合配型,经过海量比对,终于在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小板基因库中成功匹配一名高相容性异地献血者。
在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紧密配合下,该献血者迅速完成血小板捐献。随后,无锡市中心血站制备供应科、总务科高效协作,第一时间将血小板冷链运输至医院。患者在及时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大幅提升至60×10^9/L,疗效显著。这一结果再次印证,血小板基因配型输注是一项成功的实践。
这场生命的救治中,众多温暖瞬间令人动容:那些主动加入基因库的献血者,用平凡的善举为陌生人的生命带来曙光;而基因分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精准”输血,为生命救援打开新的大门;省级数据库协作平台则像一个强大的心脏,促进医疗资源在区域间高效流动。
此次,市中心血站通过血小板基因库与江苏省血小板基因数据库协作组高效联动,不仅让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两次生死关头重获生机,更开创了多科室协同、跨区域联动的精准输血新模式。这一实践彰显了爱心与科技的双向奔赴,为更多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黄琳 通讯员:袁娇娇、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