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酱排骨“邂逅”网红小龙虾,当传统小笼包飞向浩瀚太空……锡城老字号正以颠覆想象的创新姿态,从舌尖蔓延至文化、场景与潮流,掀起一场关于“老味道”的消费革命。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面对新时代消费需求,无锡老字号们正以“产品破界+场景革命+IP造势”的组合拳,重塑城市消费新图景,让“浓油赤酱”焕发“潮”味十足的新魅力。
产品破界:老味道玩出新花样
这股创新浪潮,首先涌现在产品的创新上。
今夏无锡餐饮界的“顶流”联名,非百年老字号“三凤桥”与“李氏龙虾”莫属。“三凤桥”将无锡最具辨识度的“浓油赤酱”灵魂酱汁与当红夜宵符号小龙虾嫁接,品牌经理蒋柳青介绍,这道融合了无锡标志性“浓油赤酱”风味与当红夜宵符号的跨界产品,一经推出便引来消费者尝鲜。
瞄准蓬勃发展的文旅市场,无锡老字号纷纷在“带走无锡”上做文章。“朱顺兴”等传统糕点老店,通过精巧包装设计和深挖非遗文化故事,将惠山油酥、油赞子等经典产品升级为精致的城市伴手礼。玉祁酒业则联手江南大学科研力量,创新研发“江南酱酒”,并推出小包装、高颜值的特色伴手礼系列,将传统制酒工艺嫁接现代消费需求,成为“带走无锡味道”的新选择。
场景重构:非遗技艺的沉浸式突围
在“穆桂英”,一场关于非遗美食的场景实验正在上演。非遗小课堂上,家长与孩子围坐在长桌前,将菠菜汁揉入糯米粉制作传统糕点。掌门人陆惠敏道出了这份火热:“寒暑假平均每天要开3至4场,来自大桥、金桥、锡师附小等学校的中小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来体验非遗糕点制作,已接待上万名学员,最火爆时100人的宴会厅坐得满满的。”
这种沉浸式的探索,正从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与想象空间。百年老字号“王兴记”不再满足于笼屉间的烟火气,它的小笼包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上天”——通过联名航天文创,这份锡城舌尖上的非遗承载着探索宇宙的梦想飞向更远,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讲述新的故事。
而在惠山古镇,中国泥人博物馆内则孕育出另一种独特的融合——无锡首家博物馆咖啡店“惠山泥人咖啡”。步入其间,仿佛在非遗的殿堂里,开启了一场唤醒味蕾的奇旅。店家将四百余年的惠山泥人匠心,巧妙地融于一杯杯创意特调之中。
无锡市商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指出,“穆桂英”的课堂、“王兴记”的“上天”以及泥人咖啡店的创意饮品,它们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一条非遗突围的核心路径——通过深度的场景重构与价值转化,让古老技艺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新生,真正“活”在当下。
情感连接:文创赋能的文化觉醒
今年樱花季,无锡一众老字号迎来“闪耀时刻”,对年轻一代情感需求的精准洞察和深度连接,让它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产品,更致力于打造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化符号。
“三凤桥”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推出的“排排酱”玩偶便是绝佳例证:它以憨态可掬的Q版酱排骨为原型,搭配独特的解压触感设计,瞬间击中了年轻人的萌点与减压需求,迅速成为社交平台晒照打卡的“新宠”。这款与大东方百货联名开发的潮玩,首批5000个在短短3天内便宣告售罄,从味觉到触觉,文创让老味道变得可亲可感。
“穆桂英美食”则深挖“美食+文创”的无限潜力,将饮食体验升维为文化收藏。他们将制作油酥面团的精巧技艺,复刻成造型雅致的太湖船点书签,极大地延伸了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而将地方特色与大型活动结合,则能引爆更广泛的“国潮”共鸣。“王兴记”联合无锡马拉松推出的“樱笼江南”系列文创,便是成功案例。
无锡市老字号协会副秘书长宣洁认为,无论是浓油赤酱遇上小龙虾,还是非遗糕点进入亲子课堂,本质上都是将独特的城市文化基因,转化为这个时代能理解、愿参与、乐传播的新符号、新场景、新情感连接。“当老味道不仅刺激味蕾,更能触动心灵、引发共鸣,老字号就真正完成了从‘老字号’到‘文化符号’的跃升。这不仅是商业的成功,更是城市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传承与创新表达。”(晚报记者 陈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