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在惠山区中惠大道好得家路段,一辆红色大排量应急抢险车停靠在道路边侧,四根软管深入积水区域,吸水口发出低沉轰鸣,积水顺着软管被源源不断地抽入后方“母车”,积水路段的水位快速下降。台风“竹节草”带来的强降雨导致一些低洼路段出现积水,为打通城市排涝“最后一公里”,无锡多区城管部门纷纷启用“子母式排水车”这一“黑科技”设备,快速、高效应对短时强降雨带来的积水问题。
此次,惠山区城管部门出动新引进的大流量排涝泵车开展现场排水作业,这是该设备首次在台风天气中参与实战排涝。惠山区城管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这套设备配备180千瓦发电机组、高杆照明灯和智能操控终端,在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可独立作业。其最大排水能力达4000立方米,整体效率较以往提升4倍以上,有效缓解了该路段的积水压力。
除了“排得快”,它还能“跑得远”。车厢内有多种设备,可实现500米超远距离排涝,在最大排水量的工况下连续工作10小时及以上,能够解决涵洞、隧道、地下车库、老旧小区巷道等传统设备难以抵达的区域。在作业过程中,可以实施无线遥控,实现“少人值守、精准作业”。
经开区城管局在本轮防汛中首次启用子母式排涝救险车,重点部署于内涝易发路段。以往传统抢险车辆需人工将水泵搬运至积水处操作,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此次的履带排水机器人具备4000立方米/小时的抽排能力,具备远程遥控功能,可精准完成部署与作业。
瑞景城市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设备一上场,我们几乎不用下水就能完成操作,排水又快又安全,科技感十足。”据市城管部门介绍,“子母车”已纳入应急装备体系,并作为关键时段的应急保障力量,推动城市从“人力抢险”向“科技防汛”转变。
(陈怡迪/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