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小撒现身无锡变“渔翁”

“田园理想村”引青年创客逐梦

  活动现场

  斗笠斜戴,渔网披身,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在镜头前即兴扮演渔翁的画面,让锡山区宛山湖大桥下的“田园理想村”主理人招募会瞬间沸腾。昨日上午,这位以幽默风趣著称的主持人带领节目组走进谢埭荡村,不仅为《山水间的家》录制增添了鲜活素材,更让“田园理想村”这一无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走进公众视野。

  在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招募会上,杜淳、辛晓娟等嘉宾与撒贝宁一同担任“考官”,见证了青年创客们对乡村未来的奇思妙想。现场,一位主理人提出用旧物改造闲置农房,打造融合咖啡社交与文化体验的青年聚落;另一位则计划以芡实、绿豆等本地农产品为馅,在新式烘焙中注入江南水乡味;更有方案设想将射箭、桨板等运动项目搬进村落,让渔乡肌理与现代活力碰撞出火花……这些创意正是无锡“田园理想村”培育计划的生动注脚——为数字游民与新农人搭建一片既能安放理想又能扎根创业的沃土。

  作为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生活样本,“田园理想村”正成为长三角乡村振兴的新标杆。今年,中共无锡市委农办、无锡市农业农村局推出了《关于开展“田园理想村”培育建设的行动方案》,明确将重点建设10个“田园理想村&数字游民社区”,从江阴蒲市村到宜兴美栖村,从锡山谢埭荡村到滨湖富安村等,这些散布在太湖沿岸的村落,正在以“青年创享·锡望田园”为主题,重构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连接方式。

  在谢埭荡村的规划蓝图上,“小隐渔乐田园生活目的地”的定位清晰可见。这个被水网环抱的村落,未来将以渔农产业为脉络,编织出“水乡鲜食、水岸运动、立体渔趣、生态栖居”的沉浸式生活场景。村民老宅可能变身为非遗工坊,废弃粮仓或将改造为共享办公空间,而穿村而过的河道上,或许会漂着承载数字游民的移动工作舱……这种“可食、可游、可居、可创”的构想,正是无锡田园理想村建设的核心逻辑。

  为了让理想照进现实,一系列配套举措正在落地。空间再造中,共享单车、充电桩与寄递物流站将乡村生活接入现代网络;平台搭建后,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等服务将通过产业园与人力资源市场直达创客;“村集体+运营团队+农户”的模式,则让本土智慧与专业力量形成合力。令人期待的是,音乐节、丰收节等活动将为乡村注入流量,让田间地头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

  当撒贝宁的渔翁扮相引发笑声时,镜头外的乡村正在悄然蜕变。从谢埭荡村的“鲜享渔乐”到张阳村的山野之趣,无锡的“田园理想村”正以多元姿态,邀请更多人带着创意与热情奔赴田野。正如招募会上那位将咖啡香融入稻花香的创客所言:“这里不是对城市的逃离,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