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夜爬必打卡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焕新升级美出圈

  入夏以来,惠山国家森林公园以“24小时不打烊”的活力,成为无锡人夜生活的“顶流”。残木变身童趣跷跷板,苏轼、秦观诗词镌刻于山崖……近期,惠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与文化的双重焕新升级,让登山者忍不住赞叹:“这里越来越美!”

  一路山行尽享科普乐趣

  沿惠山森林公园入口拾级而上,行至700米处,一场“自然重生记”正在上演。一位穿碎花裙的小姑娘正趴在“蝴蝶翅膀”上咯咯笑。这只新打造的大型玉带凤蝶雕塑,翅膀展开近1米,旁边的科普牌用漫画解释:“它是无锡土著,最爱在樟树上产卵哦。”记者发现,这些会讲故事的科普柱都配以趣味文字和插画,如展示白鹭的优雅“芭蕾舞步”,揭秘红蚂蚁地下王国的交通路线图。曾被台风摧折的树木,如今以原木跷跷板、树桩小鹿椅等打卡点的形态,化身童趣与科普并存的“森林课堂”。

  记者获悉,这个地方是给孩子们的“能量补给站”。这条5.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因坡度平缓、配套完善,成了今夏亲子登山的必选路线。“小朋友们爬山时,常常爬到500米、700米处就会感到疲劳或失去耐心,这个地方正好能让他们停下来休息一下。”

  再往上走,360°观景平台突然映入眼帘。趴在栏杆上的小男孩指着崖壁惊呼:“妈妈快看,石头上长字了!”刚刚刻好的苏轼《登绝顶望太湖》摩崖石刻上,“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的诗句恰好框住远处的太湖帆影;而在二茅坪的转角处,暖黄色的岩壁上是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的经典词句。“北宋时期,秦观虽未在无锡任职,却与苏轼一同遍游无锡山水,他对惠山景色极为喜爱。”景区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文化科普的一部分。

  循着“不夜路”打卡“夜美食”

  晚上8点的二茅坪,山路已如城市早高峰一般拥挤,人们排着队向山顶缓缓进发。淀粉肠、柠檬水、薯片……记者注意到,沿途山路上新增了许多摊贩,他们售卖各种补给。这条“不夜路”的火爆,催生了山间的“夜经济”。卖柠檬水的阿姨手速飞快,杯子上印着的“惠山夜爬限定”标签让她的冷饮成了抢手货。嫩滑的豆花、冰镇的酸梅汤,以及各类消暑美食,成为夏夜登山路上最畅快的解乏良方。

  在这个被临时改造成“山间派对场”的平台上,店家们统一将营业时间延长至凌晨12点。“以前10点就打烊,现在保洁要做到12点!”摊主老张擦着汗笑道,“周末两天光淀粉肠就能卖500根!”

  白天的科普课堂,此刻已变身烟火气十足的社交广场。“白天太热,夜爬既凉快又能看夜景!”“90后”白领小鹿举着手机直播;穿球衣的小伙子们围着直播大屏欢呼,“苏超”的欢呼声惊飞了枝头的夜鹭。

  补种彩叶树打造“秋叶走廊”

  “我们已经在规划盘山公路的秋景了!”景区工作人员蹲在路边,指着图纸上的红圈介绍。据了解,公园将沿着登山道补种乌桕、银杏等彩叶树,让5.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变身“秋叶走廊”。在2公里处的节点处,还将增设刺猬、松鼠等本土动物的科普互动装置。“以后从这里进山,先拿份自然任务卡。”景区工作人员透露,他们计划在收集游客的反馈意见后,再开展下一步升级改造工作,以便为登山的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此外,公园北大门区域的改造工程也已提上日程。梁溪区山北街道正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与游客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与盘山公路形成闭环,以有效缓解停车压力。

  (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