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山区东港镇的黄土塘古村,要说名气最大的,当数怀仁中学旧址。这是一座由地方贤达在抗战期间借用黄土塘小学礼堂创办起来的新式学堂,于1938年建校,现存东、西两栋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是重要的近现代文化教育建筑。在怀仁中学旧址内,竖立了一块黄土塘战斗纪念碑——纪念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东进无锡后打的第一场胜仗。
抗日战争时期,无锡是江抗、新江抗部队的重要活动区域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四军第六师的诞生地,更是新四军东进北上的重要通道。1937年11月25日,无锡沦陷。日本侵略军在无锡地区犯下滔天罪行,无锡人民遭受了空前深重的灾难。日军的累累暴行,激起了无锡民众的极大愤慨,他们自发组建各种抗日武装,纷纷投身抗敌斗争,展开了激烈的抵抗。
1939年4月,新四军军部部署第六团准备向东路地区发展。明确规定东进的任务是: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发展部队,武装自己,筹集经费给养,独立自主地扩大抗日力量,同时要求相继建立根据地。5月1日,叶飞率领新四军第六团700余人投身抗日战争,从茅山地区东进,并打出了江抗二路的旗号。同年5月8日,江抗部队抵达无锡梅村,并以此为基地,向东推进,展开抗日斗争。其中,黄土塘战斗是江抗在无锡的首场胜利,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极大地鼓舞了无锡人民的抗日斗志。
1939年5月30日,由江抗二路司令吴焜率领的主力一部,在肃清了常熟东乡10多个日伪据点及匪伪武装后,回师梅村途中到达黄土塘时,与一支日军遭遇。吴焜立即进行了战斗部署:独立支队机枪连部署在小河土坝,一支队一连进入土坝西侧河岸阵地,二连作为预备队;一支队三连及直属机枪连在小成巷东北角隐蔽待机;二支队在小成巷西北角布防。
战斗很快打响。日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其随后凭借装备优势与江抗战士隔河对峙。此时,90多名日军赶来增援,一连连长谭冬生身受重伤。紧急关头,二支队支队长廖政国冲上坝头,夺过机枪猛烈射击,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在武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江抗战士顽强战斗,经过半天的激战,击毙日军30余人,最终取得了这场遭遇战的胜利。黄土塘战斗是江抗部队东进后的首场胜利,不仅重创了日军,更极大地振奋了东路人民的抗战士气。
1991年5月,为铭记江抗战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故事,无锡县委、县政府在黄土塘战斗旧址修建了“黄土塘战斗纪念碑”。2005年5月,黄土塘村委会出资对纪念碑重新移地扩建。
如今,这座纪念碑是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锡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每年清明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锡山区会以黄土塘战斗纪念碑为依托,开展“话红色家风”、重温入党誓词、缅怀先烈等主题活动,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激发锡山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热情和动力。
(施剑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