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版:2025中国医师节特刊

无锡医疗技术革新 以精准突破点亮生命希望

  无锡市人民医院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无锡市中医医院

  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

  无锡市儿童医院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从毫米切口的心脏瓣膜置换到发丝级血管的清晰成像,从人工心脏的“生命续航”到卵巢组织的“生育保鲜”……无锡各大医院以前沿技术突破传统诊疗边界,为患者带来精准、安全的医疗体验。

  5T磁共振“高清视界”,解码健康微观密码

  “能看清头发丝细的血管,检查完我就放心了。”近日,王先生(化名)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完成5T磁共振检查后说。这台“人体全身超高场5.0T磁共振成像仪”可对全身各部位实现高清成像,轻松捕捉细小血管病变,为肿瘤早期诊断、精准分期等提供革命性依据。它不仅能清晰呈现解剖结构,更能提供功能、代谢等多模态数据。自启用以来,该设备已服务万余名患者,让医生诊断更精准,患者诊疗效率显著提升。

  换瓣不开刀,微创换“心门”

  85岁高龄患者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返流,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近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仅用2小时就通过毫米级穿刺点为其完成瓣膜置换。传统手术需开二三十厘米刀口,而TAVR在全麻及食道超声引导下精准操作,术后患者呼吸顺畅,复查显示瓣膜功能良好。这项技术为高龄、体弱患者打开生命之窗,让微创换“心门”从技术突破变为临床现实。

  人工心脏“续航”生命,晚期心衰患者重获活力

  “现在我和普通人没两样。”61岁的王女士(化名)曾受重度心力衰竭折磨,依靠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人工心脏植入术重获新生。在心脏移植供体紧缺的背景下,人工心脏成为晚期心脏病患者的“生命之盾”。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连续完成医院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重症瓣膜病手术、急性心梗急诊搭桥术等标志性手术,从微创婴幼儿先心病封堵到主动脉夹层开放手术,不断攀登技术高峰,成为锡城心脏大血管外科领域的标杆。

  中西医融合发力,构筑心血管诊疗高地

  无锡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以“精准介入+中医药”打造特色诊疗体系。科室常规开展冠脉造影、支架植入等技术,熟练运用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旋磨术等精准手段,在房颤等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及左心耳封堵领域积累丰富经验。起搏器植入涵盖双腔、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导线等全系列技术,还创新应用脉冲电场消融和肾交感神经消融等前沿疗法。同时,构建从针灸术前镇痛到术后八段锦康复的全流程干预模式,以中西医结合守护心血管健康。

  冷冻“生命种子”,为抗癌女性留住生育希望

  “知道卵巢组织被妥善保存,抗癌更有信心了。”一位生殖肿瘤患者感慨道。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张昀团队引入的卵巢组织冷冻技术,为需接受放化疗的女性按下生育“暂停键”。传统治疗模式存在高雌激素暴露风险,而该技术采用腹腔镜微创方式,切口小于1厘米,5分钟即可完成卵泡富集区获取,术后72小时患者即可恢复抗癌治疗,单次手术可保存成百上千个潜在卵子。2024年7月,团队完成首例卵巢组织冷冻术,目前已为6名女性成功实施手术,医院也成为全国生育力保护临床分中心。

  吞咽康复“尖兵”护航,让患者重获“吃喝自由”

  “终于能自己吃饭了。”一位脑卒中患者的泪水里藏着重获尊严的喜悦。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吞咽康复团队专攻脑卒中、帕金森等导致的吞咽障碍,先后赴美国梅奥诊所、日本藤田医科大学等进修,率先引入喉镜吞咽评估、吞咽造影等国际金标准技术。通过经颅磁刺激、吞咽电子生物反馈和食管球囊扩张等神经调控手段,为患者定制方案。3年来,500余例患者摆脱胃管,用技术与温情诠释“敬佑生命”的温度。

  人工耳蜗“开门”,低龄听障患儿重获新“声”

  1岁的琪琪(化名)左耳极重度耳聋,近日,无锡市儿童医院为其成功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让她重获新“声”。低龄患儿手术挑战重重:麻醉风险高、颅骨薄、耳后皮瓣脆弱。庄强尔、陆金山团队经过周密准备,历时1小时15分钟精准完成手术,术中电极反应良好。术后一个月开机调试,患儿已对声音产生明显反应。这例手术标志着医院在低龄儿童听觉植入领域迈入新阶段,为听障儿童搭建起连接世界的桥梁,点亮充满声音的成长希望。

  微创穿颈取肝样,精准诊肝守护健康

  “手术不疼,结果出来就放心了。”近日,一位凝血功能差且伴大量腹水的患者,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过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术(TJLB)明确了呕血病因。传统肝活检对这类患者风险极高,而TJLB经颈部静脉精准取样,术后无出血并发症。作为市级重点专科,该院已开展肝活检超10000例次,2017年起结合电镜与基因检测,在疑难肝病诊治中领先。这项微创技术为肝病患者提供安全精准的诊断依据,守护肝脏健康。

  (杨洁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