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陈丽芳:从外企精英到“红娘”

  陈丽芳在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口述:陈丽芳

  整理:晚报记者 黄孝萍

  42岁的陈丽芳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曾在外企当部门经理,手握MBA证书,收入不菲。为照看年幼的孩子,她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意外成了一名“红娘”,每年为3000人次年轻人才提供婚恋服务,每年举办各类相亲活动20余场。她与常见的阿姨妈妈型“红娘”不同,更像一个“人才红娘”,为企业留人,为年轻人解决婚恋烦恼,帮他们进行人生规划,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陈丽芳:从外企精英到“红娘”

  我的职业生涯起点,与“红娘”二字相去甚远。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十余年间,我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部门经理。

  然而,孩子的出生,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孩子年幼时,身体不太好,时常发生生理性腹泻,每一次都让我心急如焚。由于双方老人身体状况不佳,无人帮忙照看,孩子在10个多月大时便被送入了托班。就在那时,公司向我提出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国外工作邀约。这对于许多职场人而言是晋升的绝佳机会,但于我而言,却是家庭与事业难以两全的艰难抉择。经过反复权衡,2016年,我最终选择辞职,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外企。

  一个偶然的契机,我接触到了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他们正需要热心人士协助开展线下工作,时间相对灵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踏入了这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我更希望成为专业的相亲联谊活动策划专家,为年轻人打造一个轻松、有趣、高效的交友平台。这个想法在2019年开始付诸实践。

  记得当时有家事业单位,有70多位单身职工,他们找到我,希望我能为他们策划并执行一系列相亲活动。那场活动非常成功,现场就促成了12对单身男女成功牵手。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邀请我为员工或辖区内的年轻人策划相亲活动。

  打造年轻人“爱”上的相亲新形式

  每年,我要为大约3000人次的年轻人组织活动,举办至少20场相亲会。现代都市的年轻人,普遍有“宅”的倾向,让他们特意为相亲而出门,并非易事。

  我的秘诀在于“主题化”与“体验感”。例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我会精心策划汉服相亲会:提供全套精美的汉服,聘请专业化妆师为参与者梳妆打扮,再设计投壶、包粽子、制作糖人等一系列沉浸式体验环节,让年轻人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进了解。有时,我也会紧跟年轻人的潮流喜好,设计电竞比赛、保龄球友谊赛、趣味桌游派对,甚至是“第二故乡走访”等独具特色的活动。这些相亲会的举办地点也不拘一格,公园、商场、企业内部,都能成为年轻人邂逅缘分的浪漫场所,每一场都力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当一场活动不仅能品尝到美食,还能收获各种有趣的体验时,吸引力自然越来越大。

  做年轻人信赖的婚恋与人生顾问

  我常常这样告诫来找我咨询的年轻人:恋爱中,既不能过于吝啬,也不应盲目“穷大方”。每月的恋爱支出控制在自己月收入的20%以内,既能享受恋爱的甜蜜,又不会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

  同时,年轻人也不要轻易将“三观不合”挂在嘴边。很多时候,所谓的三观差异,需要通过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在磨合与成长中逐渐显现并加深了解。我会建议年轻人列一张“恋爱清单”:一起看一次日出,携手爬一次山,共同参与一次志愿服务……在这些共同的体验中,观察彼此处理问题的方式,思考双方是否合拍,情感也会在这些具体的互动中悄然升温。

  无锡这座城市近年来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前来就业创业。我认为,这些年轻人能否在无锡安家落户,找到心仪的另一半,真正在这里扎下根来,是衡量这座城市温度与吸引力的重要标尺。因此,我的“婚恋课堂”内容也远不止于单纯的相亲技巧,而是涵盖了恋商研习、职业规划、形象管理、厨艺学习、手工制作,甚至还会邀请律师解读恋爱中的财产馈赠等法律问题,以及无锡本地婚俗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实用知识,力求全方位助力年轻人成长。

  我为个人提供的婚恋咨询服务都是免费的。我常跟年轻人开玩笑说:“个人咨询分文不取,真要表达谢意,送我一面锦旗就好!”如今,我的办公室里已经挂了40多面锦旗和感谢信——这只是众多成功牵手案例中的一小部分。但每一面锦旗、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感激,也让我从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记者感言

  采访陈丽芳那天,她正忙着在锡商公益基金会等单位的支持下,准备在“七夕”期间启动第二届新市民婚恋关爱公益项目。42岁的她语速飞快,完全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媒婆”。如果要说收入,这份职业带给她的“含金量”远低于外企。但这份工作让她兼顾了家庭和孩子,同时能以自己的方式,为年轻人搭建幸福的桥梁,为无锡的人才建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因此她感到无比充实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