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华庄战斗纪念碑:校园里守护岁月的“老战士”

  在滨湖区华庄街道育才路的一隅,一座见证烽火往事的纪念碑静静矗立。华庄战斗纪念碑铭刻着1942年新四军独立二团二营程铁英率四连,联合苏西人民抗日自卫军和太湖抗日游击支队攻克华庄伪军据点的历史,这里曾经硝烟弥漫、枪声激烈,如今碑石巍然,凝固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1941年9月,日伪军在对京沪铁路以北、锡澄公路以东的无锡地区进行第二期“清乡”后,于1942年初,又开始向京沪铁路以南的无锡南部推进,企图通过第三期“清乡”进一步封锁抗日力量。他们在沿太湖一带修筑竹篱笆,在新安、华庄等10多个乡镇和交通要道增设梅花桩据点,华庄一度成为伪军驻防地。

  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恢复锡南地区的抗日武装,中共太滆特委决定发动对华庄的反击。1942年3月8日,程铁英率新四军独立二团二营四连,与苏西人民抗日自卫军和太湖抗日游击支队配合,突袭华庄伪军据点。短促而激烈的交火后,成功攻克敌人据点,俘虏5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50余支。这一仗沉重打击了伪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锡南军民的抗战信心。

  随后,华庄一带的抗日力量得到整合与发展。同年4月7日,程铁英部与苏西薛永辉部再次出击,击溃张鹤亭部在华庄的残余势力,并将缴获的武器移交顾复兴,用于重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这场战斗成为太湖抗日史上的重要篇章。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1991年6月,原华庄镇党委、镇政府决定于华庄中学老校区内建立“华庄战斗纪念碑”。纪念碑通体黑色,正面镌刻的“华庄战斗纪念碑”六个大字笔力遒劲,厚重有力。碑体由两块红褐色的“V”形石材支撑,稳稳托起历史的记忆。走至碑前,方正的碑身在阳光下泛着沉郁光泽,碑座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庄重而肃穆。

  岁月流转,老华庄中学搬迁,纪念碑经历风雨、日晒与四季轮换,却依然屹立不倒。2017年7月7日,它被列入无锡市抗战遗址和纪念设施之一,得到保护与修缮。每逢抗战胜利纪念日,附近学校的师生会在碑前献花、重温誓词,少先队员们的红领巾在黑色碑石前迎风飘扬,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形成动人的画面。

  “太湖儿女斗敌寇,名垂千古放光辉。”这句在建碑时广为传诵的话语,至今依然铿锵有力。它提醒后人: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唯有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才能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

  在华庄街道,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到纪念碑前,聆听老师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华庄战斗纪念碑不仅是缅怀烈士的场所,更是一部无声的历史教材,让一代又一代人从这里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铭记那段烽火岁月。(陈怡迪/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