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陈婧怡/文、摄) 每年9月中旬,正是无锡人“大口嚼青”的好时节,本地叶菜上市,量足价优。然而,今年持续的高温天气打乱了传统的市场节奏,“伏缺期”上演“超长待机”模式,导致地产蔬菜供应量尚未达到往年水平,市民的“菜篮子”主要依靠外地调运来保障。
昨日上午,在方庙农贸市场,尽管蔬菜种类丰富,但其价格依然“坚挺”。生菜和毛白菜售价每斤4元,黄瓜售价每斤5元,连鸡毛菜也卖到6元一斤。只有冬瓜、大白菜、胡萝卜等耐储类蔬菜价格相对较低,每斤价格在3元以下。“别看这小小的一把青菜,要四五块钱嘞!”正在挑选蔬菜的市民指着摊位上的青菜感叹。摊主李田颖一边忙着称重,一边解释道:“本地菜上市量少,进货价高,加上天气炎热损耗大,价格自然降不下来。”
朝阳蔬菜交易市场经理张梓杰介绍,目前无锡仍处于“伏缺期”,本地蔬菜供应偏紧张,“往年这个时候,本地蔬菜的日交易量通常在380吨到400吨之间。但今年受闰六月和持续高温的双重影响,地产蔬菜生长周期延长、产量下降,目前日上市量只有300吨左右,供应明显收紧。”
尽管供应量减少,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菜价并未出现大幅上涨,反而处于相对低位。张梓杰提供了一组对比数据:目前,地产叶菜的成交均价约为1.8元/斤,而去年同期的均价为1.9元/斤。外地蔬菜的稳定供应成为平抑菜价的关键因素——来自云南、河北张北等主产区的蔬菜,其每日抵达无锡市场的总量约2700吨,较去年同期还增长5%,有效填补了本地供应缺口,抑制了价格的整体上涨。
不过,个别蔬菜品种的价格波动依然明显。当前,市场上价格最为“突出”的是松花菜。农贸市场中,普通白色松花菜每斤价格约6元,西蓝花价格更是涨至每斤9元左右。张梓杰解释说,松花菜主产区河北省张北县今年受灾较为严重,产量下降,尤其是高品质松花菜货源紧俏,价格因此“水涨船高”,成为市场中的“贵价菜”。
据了解,“伏缺期”的结束有赖于天气彻底转凉,当最高气温降至30℃以下并持续20天左右,本地蔬菜生长才能恢复正常,供应量将显著回升,真正迎来价廉物美的本地蔬菜上市潮。与此同时,蔬菜供应产地也将随之轮转。预计从下个月开始,张北地区的蔬菜供应将基本结束,接下来的供应主力将转向山东、东北及江苏省内其他地区,菜价也将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