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了,感冒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这时人们经常想起板蓝根。那么,板蓝根能否预防感冒?
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来自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在传统中医中被归类为“清热解毒”药,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热证。其性寒,味苦,传统上认为对“热毒”症状(如发热、咽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板蓝根一方面具有抗病毒与抗菌作用,另一方面,它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是,板蓝根的疗效和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抗病毒作用有限,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体外实验不等于体内效果,虽然部分实验室研究显示板蓝根提取物对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但体外实验浓度远高于人体实际用药水平,且无法直接等同于临床疗效。目前尚无大规模、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证实板蓝根对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有显著治疗作用。
其次,板蓝根的适用症有限,不适用于所有感冒类型。中医理论中,板蓝根适用于风热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黄痰),但对风寒感冒(畏寒、清涕、白痰)可能加重症状。因此,它无法替代对症治疗。
第三,需要注意板蓝根的潜在不良反应与安全性问题。一个是过敏风险。部分人服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甚至过敏性休克,尤其对菊科植物过敏者需谨慎。也有人可能出现消化系统反应或肝肾功能异常,肝肾疾病患者需遵医嘱。
在健康传播中,板蓝根的预防作用经常被夸大。对此要明确,无证据表明板蓝根可预防流感或COVID-19等传染病,盲目服用可能延误疫苗接种或其他防护措施。还可能延误规范治疗,依赖板蓝根治疗严重感染(如肺炎、细菌性扁桃体炎)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板蓝根的合理使用建议如下。
首先,作为辅助治疗。轻症风热感冒可短期使用,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其次,过敏体质、孕妇、婴幼儿、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第三,避免联合用药风险,与西药(如解热镇痛药)同服时需注意相互作用,建议间隔2小时。(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