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国庆稻”开镰

新米节前抢先上市

  本报讯 近日,锡城部分农场种植的早稻品种陆续迎来成熟期,多家农场抢抓晴好天气,推进“国庆稻”收割进度,首批新米节前就将抢“鲜”上市。

  为了避开台风等不利天气影响,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早早启动头茬水稻的收割工作。据太湖水稻示范园生产服务中心主任蒋珑介绍,此次率先收割的早稻品种以“苏香粳3号”为主,该品种被誉为锡山“第一稻”,是园区早稻的主打品种,凭借耐寒、抗病、抗倒伏等优良特性,是江南早稻市场的“明星产品”。

  优质稻品的背后,离不开精细化种植技术的护航。为了充分发挥品种优势,示范园全程采用精准农业技术,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监控等数字化手段,对水稻生长全周期实时监测。“立秋后气温持续偏高,我们结合土壤、气候数据科学制定施肥、灌溉方案,通过精准水肥调控,有效降低高温对水稻灌浆的影响,保障了早稻的良好长势。”蒋珑说,在精心呵护下,今年的“苏香粳3号”稻谷颗粒饱满,成品米粒呈长圆粒型,色泽清白半透明,蒸煮后软糯鲜甜、香味浓郁。

  收割完的稻谷被立即运往低温谷物烘干中心,经卸粮、清理杂质后及时进入烘干环节,之后被送往碾米中心加工。“稻谷会经过24小时40℃的低温匀速烘干,这样能有效避免稻谷堆积发热霉变,从源头守住粮食品质,为后续储存打好基础。”蒋珑说。目前,园区15亩早稻产出的首批1万斤新米已加工完成,米粒光洁饱满、米香浓郁,国庆前就能在无锡本地及“锡农荟”线上商城同步上市,让市民早早尝鲜。

  锡城其他区域的早稻收割也已拉开帷幕。9月初,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种植的60多亩中早熟品种“天隆优619”就已顺利完成收割,亩产量稳定在700多斤,目前已正式面向市场供应。据介绍,“天隆优619”生育期约140天,不仅在成熟时间上契合早稻上市需求,更以优良的米质与食味,成为锡城早稻品种中的“优秀代表”。

  据了解,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以“南粳46”“苏香粳100”等优质食味品种为主,大规模收割时间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接下来,“锡稻3号”“苏粳1180”“嘉锡优610”“苏香粳100”“南粳46”“沪软玉1号”等一批优质食味稻将陆续收割上市。(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