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以来,无锡多降水,雨后野生蕈菌大量冒出。从无锡市疾控中心获悉,近期,无锡已接连发生数起“食用毒蕈中毒”事件,提醒大家切勿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蕈菌。
9月中旬,家住新吴区的李老先生在某小区绿化带中发现一丛野蘑菇,他以为蘑菇可食,便顺手采回家中,做成了一盘家常菜。当晚6点半,李老先生一家五口吃了这道“时鲜菜”。约两小时后,李老先生的妻子、儿媳和小孙子相继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尤其是他的儿媳,病情进展迅猛,很快出现精神萎靡、虚脱状态。当晚10点半,一家人意识到情况严重,紧急赶往瑞金医院无锡分院急诊求助,经抢救,三人最终转危为安。后经疾控专家鉴定,李老先生一家食用的毒蕈,是有着“ICU菇”称号的大青褶伞。
从无锡市疾控中心获悉,截至昨天,无锡今年已经发生10起毒蕈中毒事件,属近年来毒蕈中毒事件发生数量最多的一年。监测数据显示,以前无锡毒蕈中毒事件罕见;近十年可能是生态环境变好的缘故,无锡每年都有“自行采摘食用毒蕈导致中毒”的事件发生。
无锡市疾控中心学校与食品卫生科主管医师王小娜介绍,据统计,无锡本地发生的毒蕈中毒事件,主要涉及的蕈菌种类有大青褶伞、近江粉褶蕈、日本红菇、鹅膏菌属、肉褐鳞小伞等。其中,有着“ICU菇”之称的大青褶伞,是无锡本地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毒蕈。每年6月至10月,是大青褶伞最合适的生长期。大青褶伞雨后尤其多,可出现在草地、路边甚至垃圾堆旁,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
“大青褶伞的外形与可食用蘑菇如白色鸡腿菇、高大环柄菇等极为相似,常会发生误食。”王小娜介绍,虽然长相平平无奇,但大青褶伞毒性极大,主要中毒症状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初期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绞痛、水样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可伴有头晕、头痛、全身无力等。严重可致肝肾功能受损甚至休克、昏迷,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往年无锡也发生过食用毒蕈抢救无效的事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采食野生蕈菌。”
9月以来,无锡雨水多、气温偏高,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利于蕈菌生长。记者注意到,不少喜爱户外活动的市民,在无锡军嶂山、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宜兴太华山等地活动时,均有发现各类野生蕈菌,部分市民还会把这些蕈菌搜集起来,拍照上传至社交平台展示。对此,王小娜提醒,虽然很多人搜集蕈菌只是为了把玩或者观赏,但据此前相关报道,即使徒手触摸毒蕈,接触部位也可能会出现轻微麻痹症状。“因此,我们建议大家看到野生蕈菌,还是远观欣赏就好,切勿采摘甚至食用。”(李旭/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