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广告

听,书里的声音

  俞晓云

  一本纸质书捧在手里,看到的是无声的文字和图片。但是,高明的写作者会让你从无声的书里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你曾经在书里听到过哪些声音?

  书里藏着很多声音。“沙沙、隆隆、潺潺……”这是大自然的声音,读到这些词,我们仿佛能听到树叶被风吹动的窸窣声,听到雷声的轰鸣,听到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啪嗒啪嗒、滋啦滋啦……”这是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我们仿佛能透过这些词看到小跑着的孩子、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哈哈、呜呜、哎……”这是和我们的情绪有关的声音,开心、悲伤、无奈,不同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有了不同的心情。

  当然,书里更多的声音是人物的语言,有说出口的话,也有在心里说的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活动。

  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的作用可不小。首先,语言描写能塑造人物形象,让“他是谁”一目了然。“吃俺老孙一棒!”读到这句话,我们就能看到嫉恶如仇的孙悟空高高举起金箍棒降妖除魔的英勇身姿。

  其次,语言描写能推动情节发展,让故事“接着往下走”。人物的对话常常是情节发展的助推器,一个矛盾、一个秘密、一个决定,通过对话说出来,事情就转向了新的方向。

  第三,语言描写能烘托环境气氛,渲染出“故事的氛围”。“在热闹的生日派对上,大家笑着喊:‘生日快乐!快吹蜡烛!’”读者看到这句话,一定也能感受到欢乐的气氛。

  第四,语言描写能深化文章主题,表达故事的“核心思想”。在《夏洛的网》结尾,夏洛对威尔伯说:“通过帮助你,也许才能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 这句话就深刻地揭示了故事关于友谊、生命价值与奉献的主题。

  语言描写有什么小妙招?

  让人物开口说话。写心理活动,不妨学学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文中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堪称经典,我们仿佛都能走进她的内心听到她的心声。

  给对话加上“表情包”“动作包”。比如,妈妈说:“快去写作业!”如果能在提示语里加上一点神态、动作描写,变成——妈妈眉头一皱,双手叉腰,喊道:“快去写作业!”文章就会从平淡变得精彩。

  给语言戴上“角色面具”。不同性格的人说的话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两句话——宁宁跺着脚,一迭声地说:“我不嘛!我就要现在吃糖!” 小天拉了一下妈妈的衣服,小声说:“妈妈,我现在可以吃颗糖吗?”同样是想吃糖,但宁宁一看就是个淘气的孩子,而小天则乖巧多了。

  愿我们都能读懂书里的声音,也希望大家都能写好自己作品中的声音。

  (作者系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锡教名家”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