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天一实小创趣味校园 育“新阳光少年”

让上学成为学生每天的期待

  在天一实验小学上学的学生有多快乐?他们上学的每一天都在“过节”!这些“节日”都是学校根据学生兴趣以及焕发活力、崇尚礼仪、传递爱心、彰显智慧的“新阳光少年”育人目标创设的,有“涂鸦节”“创客节”“厨艺节”“游戏节”“伙伴节”等,光听名字就觉得有意思。日前,该校校长王学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学校自10多年前就在探索,让学生过有意思的校园生活,通过校本节日、社团活动以及课堂教学策略,让上学成为学生每天的期待。

  缤纷校本节日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上学期,天一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学期的“花卉节”,每个孩子都在丰富的活动中对花儿、大自然和美有了更多理解。天一实验小学副校长方秀峰说:“组织开展‘花卉节’是希望孩子们与花儿亲密接触,每个年级都设了不同的花卉主题,各班以自然为师、花朵为媒,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二年级以樱花为主题,开展赏樱、画樱花等活动,二(2)班在班主任孙佳的精心布置下,教室充满了樱花元素。孙老师还带领学生挖掘、赋予樱花更多含义,设置的“樱之信箱”成了孩子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

  “晒宝节”鼓励孩子们寻找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宝贝”,讲述宝贝的故事并进行评选、品鉴。很多“宝贝”都很有意思,比如爸爸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妈妈骑行到西藏的自行车……在学校活动中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晒宝中传承优良家风。

  方秀峰说,学校自2012年就创设了多样的校本节日,去年启动了“新阳光少年”培养计划,重新勾画活动主题形成“校本活动主题链”,让晒宝节、创客节、游戏节、花卉节、厨艺节这五大主要节日与“德、智、体、美、劳”五大育人目标紧密相连,融入“专注、友善、勤劳、合作、坚毅、自信”六大品格的培养与提升,丰富“新阳光少年”内涵。

  多姿多彩社团 承载孩子多样兴趣

  天一实验小学有意思的还有社团活动。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沈燕琴介绍,学校以“艺体2+1(综合)”为主线,构建“七彩社团活动链”,为学生发展多样化的兴趣和展示才华提供平台,助力学生品格提升。

  该校的社团活动从校级延伸至班级,不仅创设了乒乓、围棋、管乐等校级社团活动,也有利用地方课程创设诸如3D打印、泥塑等年级特色社团活动。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去年组成的168个微社团,让学生在各种丰富的体验和经历中提升专注、友善、勤劳、合作、坚毅、自信等品格。

  在社团老师带领下,各班微社团设计了耕种社团、魔方高手、功夫boys等响亮的名字和口号。孩子们在微社团活动中挖掘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留下许多难忘的故事和回忆。沈燕琴还记得有一天因下雨社团活动暂停,但几个孩子穿着专业篮球服主动到场地等待教练授课。“这就是我们微社团的魅力,孩子们参加积极性都很高。”沈老师说,“去年年末学校展开了社团展示,评选‘明星微社团’,6个粉红衣服女孩展示瑜伽的柔美身姿让我记忆犹新。”

  课外与课内连接 课堂别有趣味

  有趣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与课堂互相映衬、补充,天一实验小学的课堂也充满了趣味,

  在语文老师王海燕看来,学校已经搭建起课堂内与课外活动的桥梁。上学期,六年级语文中有一个单元讲的是花卉草木,有广玉兰、夹竹桃等等。恰逢学校举办“花卉节”,孩子们在课后通过社团组织的赏花、花卉摄影、写作等丰富的活动,对相关花卉乃至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性体验。“课上我们会给学生时间,展示他在课后的调查情况、作品等,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

  这般有趣的课堂,在学校里随处可见。王海燕老师把枯燥乏味的古诗词课上得妙趣横生。她在给学生讲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用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比讲解,层层递进,还让孩子们尝试创作自己的《如梦令》。英语课也是趣味无穷,博得孩子的喜爱。英语老师胡佳玮介绍,课上她会插入学生课后活动阅读的绘本故事,设计有趣的情境,鼓励孩子分角色扮演,让孩子们轻松学习、理解相应的知识点。□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