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关键词:学习能力

准备做个小学生(二)

  【案例】

  大班小朋友琳琳每天回家都要做一页妈妈买的《口算练习》题,这不,她悄悄在桌子下面掰着手指算7+9=?呢。妈妈推门进来,一眼就瞧见了琳琳藏在桌下的小手,皱着眉说:“琳琳,不能掰手指,要用心算,你做了那么多加减法了,怎么还不熟练呢?上小学可怎么办呀!”琳琳缩回小手,两只大大的眼睛盯着题目怎么也想不出答案,不情不愿地噘着小嘴趴在桌上。这时又听妈妈焦急地说:“哎呀,快点做,等下还要读拼音呢!”

  【案例分析】

  宝贝即将步入小学,爸爸妈妈首先担忧的是孩子是否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经常问老师:“幼儿园里不教拼音算术,孩子进了小学会不会跟不上?要不要去报个班提前学学拼音和数学?”正如琳琳的妈妈,在家让孩子做20以内的加减法、读拼音,都是将小学一年级的内容提前灌输给了孩子。

  学习加减等数学概念,理解是基础。幼儿以“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理解”建立在直观的操作基础上,做加减时用玩具或糖果摆一摆、用手指掰一掰、口里点着数一数,都是帮助理解的途径,不要严禁。等到孩子理解了、熟练了,“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了,再撤去辅助手段也不迟。另外,学数学不仅仅局限于计算,还有更多需要孩子去感知和探索的方面,语文也是这样。

  孩子是否需要提前学数学、拼音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加以选择。老师建议最好让孩子自然地到一年级去学,保持对语文、数学课的好奇心,不拔苗助长。

  【应对方略】

  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

  1、带领孩子参观小学,熟悉校舍与教室,观摩小学生的上课和课间等活动。与小学老师、小学生接触,从与他们的交谈和相处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别。

  2、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面对要求严格、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大班幼儿的家长有时可以用“小学老师”的口吻和要求对孩子进行“热身训练”,让孩子逐步适应较快节奏的语速、较高目标的生活与学习要求。

  3、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的广度、难度、速度和时长增加,学校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不同。家长可以调整孩子一天生活的规律与节奏,增加有目的学习时间,适当减少自由游戏时间。不妨做做“模拟上课”游戏,家长示范,孩子练习:专心听讲,举手起立发言,“上讲台”复述故事,纠正握笔姿势……这种游戏性的训练,孩子喜欢,容易学会。

  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建立与养成,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1、注意力和坚持性的培养。家中可以开辟一个孩子专用的学习角,光线明亮,桌椅高度相配;让孩子在那里独自看书,随意涂写,逐步延长安心静坐、专心做事的时间,培养自律、定力和注意力。让孩子在限定时间内有质量地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孩子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适应小学的一节课。

  对孩子的口头表达、书画作品要给予赞赏和点评,使之既自尊自信,又有自知之明。利用走迷宫、“添加景物”“发现不同”“哪里不对”等游戏,训练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了解比较法、排除法、“尝试错误”等学习方法。对一些较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不畏惧、不逃避、不放弃,勇于尝试与探索,如果的确有困难,家长可以适当指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

  2、倾听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爸爸妈妈常喜欢问老师:“我的孩子举手发言吗?”殊不知,“倾听”应该是先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只有用心倾听了,才能有质量地发言,才会大量吸纳老师和同学们输出的信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听别人讲话时,看着对方,坐端正不乱动;在集体中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有条理;既要会听老师的要求,也要会听同伴的发言;耐心听完要求再行动。

  三、适度培养对语文、数学等知识的认知

  入学后,学习成了孩子的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家长千万不能陷入让幼儿提早学习小学教材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培养“数感”“语感”等对文化知识的感知。

  让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听父母朗读,自己听有声读物,自己阅读等途径相结合,让孩子学会阅读的方法。家长每天陪伴孩子阅读15分钟以上,可以亲子共读,可以各自阅读,可以探讨读后感,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文节选自知识出版社的《家庭教育关键词幼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