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保健周刊

孝亲爱老,养老院里上演感人故事

  □本报记者 王菁

  近日,无锡百禾怡养院推出类似“奖孝金”管理制度,对探望老人次数多、陪伴质量高的亲属,给予一定的奖励,用来抵扣老人相关费用。怡养院负责人说,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倡导孝道,激励更多有孝心的子女关爱老人。近日,记者走访了锡城多家养老机构,了解到一个个暖心的孝心故事,发现在孝顺老人这件事上,不怕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尽孝心儿女上演“碟中谍”

  美国大片《碟中谍》系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剧中扑朔迷离的特工大战剧情惊险又刺激。近日,李女士感慨说,没想到父母住个养老院自己要训练出“特工的素质”,感觉尽孝心没有高智商还不行。

  在养老院,许多入院老人的子女有个心照不宣的约定——老人的病情、养老的费用等信息,都是老人不宜掌握的“一级机密”。李女士因此也向父母谎报了机构的入住费用。原本父母两人住的养老机构每月费用是10000多元,最近换了一家条件更好的,费用也相应增加,每月需要12000多元。一次亲戚探望时,不小心说漏了嘴,父母知道后虽然嘴上没说,可马上向李女士抱怨,这里不如原来的养老院,什么菜的味道没原来好、到户外的距离比原来远等。李女士知道父母是心疼钱,就随口撒了个谎:“院长是我朋友,他给了我很大的折扣。其他老夫妻住这儿每月需要12000多元,我们只要8000元。条件比原来好,价钱还比原来便宜,不然我们搬过来干吗?我不跟你们说,是怕你们一高兴出去说漏了嘴,给别人知道就不好了。”父母这下才释然了。

  前两天李女士去探望父母时,正好遇到父母在跟其他老人聊天。父亲说:“这里一个月8000元嘛,我们两人的退休工资也够了,我们两个加起来也有1万多元钱的……”母亲马上打断他:“什么8000元啊?12000元!其他都是孩子们贴的。”在其他老人羡慕的言语中,李女士在一旁惊出了一身汗:“难道穿帮了?”

  正想着怎么再去跟父母解释,没想到等其他老人散去后,母亲得意地跟她说:“你爸脑子不灵,只会出去瞎说,所以骗骗他!”李女士哭笑不得,“当时都觉得在演碟中谍,不知道谁骗谁了。”

  李女士告诉记者,后来跟朋友们一交流,发现有的子女“段位还要深,手段还要高明”,联合养老院院长一起给老人演戏。

  高龄阿婆带着保姆住养老院

  88岁的沈阿婆虽然只能用胃管进食,每隔几十分钟就要有人帮她拍背排痰。但她依然神采奕奕,还经常由阿姨推着轮椅到管社山庄看风景,安心地过着她的晚年生活。这份安心背后,是两个女儿多年如一日的贴心与付出。

  49岁的小女儿晓慧告诉记者,母亲去年小中风后,吞咽功能受到影响,只能打胃管进食,还需要做肺部抗感染治疗。在家里她和姐姐没法提供这些专业照顾,就把母亲送到了百禾怡养院。在护理人员和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状态越来越好。

  平时她和姐姐几乎每天必到养老院看望。她上班前一早来到养老院,陪母亲聊聊天。等她去上班,退休的姐姐又来接班。她们还请了一个阿姨,等姐姐要回去做饭、接孩子时,阿姨就陪着母亲。母亲喜欢四处溜达,阿姨就推着轮椅带她去管社山庄、太湖饭店周边等转转,或者推着她看养老院老人打门球。“母亲每隔几十分钟就需要有人给她拍背排痰、一天要打8次胃管,随时需要有人照看,这样有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有我们、有阿姨在,母亲就安全了,我们也放心。”晓慧说。

  母亲是那个年代的老高中生,在晓慧眼里,母亲知书达理和蔼可亲,对爷爷奶奶孝顺有加。“孝顺一直是我们荣氏家族的家风,我们想用实际行动把这个传统传给下一代。”晓慧说。

  幽默是劝慰老人的一大利器

  高旗是吴阿公、刘阿婆的小女婿,常常几句话就能把老人说得喜笑颜开。两位老人都已80多岁的高龄,吴阿公去年小中风后,家人就商量找一家合适的养老机构,让老人享受专业的照顾。高旗前后考察了十几家,选定了一家环境服务都较好的机构。可老人一听说价格后,连连摇头,家人怎么说都不行。最后还是高旗有办法,说:“爸爸妈妈,你们的钱还是自己花掉得好。你们好心留给我们,以后我们分不匀闹出矛盾反而要怪你们呢。”老人听得又好气又好笑,想想也有道理,就住进了养老院。

  老人有时候就像小孩,脾气阴晴不定,这个时候子女的幽默往往有出其不意的调解效果。有一次刘阿婆看到护工阿姨帮吴阿公洗澡,心里不得劲又不好意思说,就发起了脾气。高旗来了,悄悄地跟丈母娘说:“妈妈,爸爸要是还有这样的想法你应该高兴啊,说明身体好了,可以不住在这里回家去了。”吴阿婆听他这么一说,忍不住笑了出来。

  孝顺又能干的高旗每周总要抽空到养老院跑个几次,带点菜、给老人理个发等,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一次看到隔壁房老伯有辆电动轮椅,开来开去很方便,立马给腿脚不便的老丈人也买了一辆。还有一次丈母娘为了件小事一天打他30多次电话,他一边开解一边设法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中秋节带他们去宜兴玩了一趟,老人心情又舒畅了。

  记者手记

  理解与陪伴 是最好的孝道

  父母在,人间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在养老院里,记者看到了太多太多充满孝心的儿女,他们觉得尽孝道是人的本分,各尽所能地为老人安享晚年付出努力,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其实送不送养老院,并不是判断儿女孝不孝顺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把父母留在身边,却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陪伴,更做不到平日里的疾病预防和临危时的抢救处理,那不如尽可能地提供最有利于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衣食无忧,精神富足、开开心心安享晚年。

  给父母有质量的陪伴,不仅仅是偶尔拎一箱牛奶、买几身衣服,让老人一时高兴之后承受大半年的失落;也不仅仅是电话里三言两语的嘘寒问暖,而是落实到每一天的日常生活里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成父母真心需要的陪伴。而这种理解,就是要让父母感觉到他们永远被需要、永远没有被儿女抛弃。

  关于孝心的讨论永无止境,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可以发邮件至wjns@163.com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