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志杰 图文报道
首届世界壶艺大赛获奖作品展,近日在宜兴青龙山公园落下帷幕,而围绕此次大赛的热议远未结束。完全不同于传统壶的造型设计,现代创作理念所呈现出的故事内涵等,给观众带来多方面的冲击。
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以故宫文创为代表,近年来国潮风席卷文化圈,一些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成为年轻用户的“心头好”。对于宜兴紫砂这一中国非物质遗产来说,如何通过与年轻人审美、潮流的结合,得到一个新生命力的焕发?
古老紫砂求新求变
壶身像一块多孔的岩石,配以一把金色的提手,壶嘴、壶盖则是传统的紫砂壶样子,名为《映雪》的这件作品获得此次大赛特等奖,作者是来自吉林、三十岁出头的王忠振。他说,作品意境取自于夏天的长白山北坡主峰,体现出既现代又传统的写意山水。
如何通过壶的创作来记录和反映当下社会,让艺术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次大赛涌现出许多令人思考和回味的作品。苹果上横放着两根香蕉、香蕉的一头压着一个西瓜形状的壶,颜色鲜艳、造型夸张的作品《褪色的水果——西瓜茶壶炻器》,作者想表达的却是环保主题,寓意化学品会固化到水果、身体和大地里,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大赛优秀作品所反映出的创作理念,比如环保、人性、健康等,值得好好思考和理解。”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深有感触。他认为,宜兴紫砂陶根脉是传统,是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代紫砂人传承至今,其传统依然很强,不可否认其创新空间小,不过,随着现代人审美观、审美情趣发生变化,紫砂陶的确需要把新鲜的、外来的文化元素反映到传统紫砂上。而大赛把当今世界一流陶瓷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带到了宜兴,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理念、新创意,会给古老的紫砂注入新的活力。
“紫砂文创”成新生力量
经常有人拿“陶都”宜兴与“瓷都”景德镇相比较。随着中国元素日渐成为国际设计界的热门,景德镇陶瓷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每年超过几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涌向景德镇,成为“景漂”,为这个古老的陶瓷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宜兴虽然近年来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设计师前来,但远未形成“宜漂”潮流。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泽锋认为,紫砂壶手工制作不同于常见的瓷器“拉胚”的方法,而是需要手工捏作,工艺更为复杂,初级入门成型手法太难,短时间难以学会,让很多有志于紫砂创作的年轻设计师望而生畏。
“不能仅仅作为非遗来保护,而应主动去创新突破赢得市场认可,让更多年轻人接受。”作为宜兴青年陶艺家的领军人物,范泽锋在业内以“创新”闻名,他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杯子比茶壶的受众群年龄平均要小10岁。范泽锋认为,紫砂壶这个市场要慢慢摆脱小众,走进大众的生活,让年轻人接受、喜爱,首先得有一批有想法的年轻人来进入这个行业。为此,针对紫砂壶入门难的问题,他摸索出一套制作相对简单的手法,组建大学生创业基地,让年轻人可以短时间上手,未来他还计划打造国际陶艺村,让国际化、现代化思维来与传统文化碰撞交融、擦出火花。
形似一只可爱小猪的紫砂壶,配以知名画家老树的诗画和宜兴当地红茶,一套“飞猪送宝”作品,今年初推出2000多套被一抢而空。这个创意设计来自江苏省双创人才、紫泥公社董事长赵炎。赵炎是宜兴紫砂圈中有名的跨界创意者,近年来他创办创业营和创客学堂,吸引相关艺术专业大学生、紫砂二代等参与进来。“要让紫砂陶大众化,必须是做文创产品而不是艺术品”。赵炎说。
行业高质量发展需引导
11月中旬,宜兴市召开紫砂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会上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举措。比如泥料加工将实行定点加工、出厂检验登记等制度,以确保紫砂泥料品质;加快建立健全泥料和作者可追溯、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制度,推动紫砂企业、合作社、工作室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紫砂作品、产品的整体品质和竞争力;坚决杜绝无证无照经营,坚决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宣传、骗买骗卖行为等。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宜兴紫砂界存在“代工”等不良现象,讳莫如深的行业潜规则让外来力量难以融入,也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突破。此次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史俊棠用4个字来解读:守正创新。他认为,传统是根、文化是魂,只有把这个根和魂牢牢把住,行业也能健康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创新突破,因此这次高质量发展大会对于宜兴紫砂来说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宜兴还努力围绕文旅融合来做紫砂文章。近年来,丁蜀镇全面加强紫砂历史遗存的挖掘和展示,加快推进丁蜀紫砂特色小镇建设,古南街、前墅龙窑、葛鲍聚居地等历史文化街区得以保护开发,黄龙山遗址公园即将动工,此外结合当地众多的紫砂工作室、展览馆等,一方面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通过丰富载体来推动紫砂文创产业和文旅产业大发展。